《与宝宝心灵对话——了解才能更好地爱》:第二章 “言传身教”和宝宝一起成长

跳转起名

 

  在对宝宝的思维性训练中,对宝宝进行行为疏导,是最具关键性的环节。不仅能提升宝宝的感知灵敏度,还能优化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宝宝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逻辑更加缜密。本章将让您在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的趣味训练过程中,轻轻松松对宝宝进行行为疏导。

 

 

  第一节:和宝宝一起感知这个世界

 

  1、清楚宝宝感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宝宝不同的感知觉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比如,宝宝听觉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0~0.5岁是宝宝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宝宝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则在0~2岁,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感知觉是宝宝最初级的认知本领,宝宝的感知能力发展得越充分,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也会更大。那么,宝宝在各个阶段的感知觉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0~1个月的反射阶段

  0~1个月的宝宝先天具有无条件反射,他的某个行为会通过反复地练习得到巩固和发展。比如,宝宝吮吸会日益成熟,当妈妈的奶头从新生宝宝的嘴里滑落时,他能够比第一次吃奶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它,同时吮吸的反射还会得到发展,从吮吸奶头会扩展到吮吸手指或其他东西,还能区分奶头和其他物品。

  1~4.5个月的习惯阶段

  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比如,宝宝会将视和听结合起来,用眼睛寻找声源;宝宝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会一再重复。由于宝宝的行为和目的还没有区别、分化出来,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

  4.5~10个月的向智慧过渡阶段

  从第4个月开始,宝宝在视觉和抓握动作之间会慢慢形成协调,宝宝常常会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比如,宝宝抓住玩具使它发出声音,这种动作引起了宝宝的兴趣,于是他就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动作和兴趣相互影响,这也是主体动作和动作结果(客体变化)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偶然性的,动作结果和所用方法之间没有分化,因此,只是处于向智慧动作发展的过渡时期。

  1岁左右的有目的动作开始形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动作目的和方法开始分化,宝宝的动作从一开始就明显地表现出它的目的性。比如,宝宝拉爸爸妈妈的手,并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不仅如此,宝宝的动作目的与方法之间也开始变得协调,宝宝开始用新的方法而不是原有方法去取得一定效果。不过,这阶段所用方法仍是熟悉的动作。

  1~1.5岁的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

  这个时期,宝宝能够在偶然的动作中发现新的方法,并探索达到目的的新手段。当宝宝偶然发现做出一个动作的方法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宝宝想得到放在桌子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却够不着,他会继续用手去抓,如果他偶然抓住了桌布,拉桌布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宝宝通过抓拉桌布得到了玩具。在这里,宝宝是偶然发现新动作的,他会对这种偶然知道的动作和结果发生兴趣。这不只引起了一个简单的循环反应,并且宝宝开始对这种情境进行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这时,宝宝试验的方法或多或少地带有系统性。

  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宝宝智慧动作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这阶段宝宝还没有形成按照一定的目的去寻找新方法的能力。

  1.5~2岁智慧的综合阶段

  这一阶段中,宝宝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还会用头脑内部的动作达到突然的理解或顿悟,也就是说宝宝可以“想出”新方法了。

  比如,把宝宝玩的小东西放在盒子内,盒子开的很小,只能看得见小东西却拿不出。宝宝先使用外部动作,试图打开这个火柴盒,失败以后,宝宝停止动作,开始细心地观察情况,同时还用手模仿一张一合的样子或把自己的小嘴缓慢地反复地一张一合。此时宝宝在头脑中进行了使盒子的口张开的动作。然后,他突然把手指插进盒子,成功地打开,拿到了小东西。这种在头脑中完成的内部动作的出现,是产生智力的最初形态,标志着宝宝感知运动协调的完成。

  温馨提示

  爸爸妈妈要清楚宝宝各个阶段感知觉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宝宝,训练宝宝,和宝宝一起成长。

 

  2、和宝宝一起倾听每一个声音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能听到声音了,当宝宝一个月的时候听力就完全发育成熟了,随着宝宝出生后的成长发育,耳朵会帮助他接收周围世界的大量信息,进而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使他一步一步学会翻身、坐、爬、走等。那么,0~3岁的宝宝听力到底有什么特征,爸爸妈妈要如何促进宝宝的听觉发育呢?

  宝宝不同阶段对声音的不同反应

  一开始,宝宝对各种声音就非常关注,特别是声调高的声音。宝宝会对熟悉的声音作出反应,比如宝宝会对爸爸妈妈的说话声作出反应,他还可能会被巨大的声响或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

  3个月左右时,宝宝的颞叶(大脑中负责听觉、语言和嗅觉的部分)会更加活跃,接收的信息也更多,所以,这时候当宝宝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时,可能会直接望向爸爸妈妈,并开始叽叽咕咕地出声,试图回答。

  宝宝5个月大时,便能够判断声音来自哪里,并在听到新的声音时,迅速朝那个方向转过头去。宝宝还能听出别人叫自己的名字。当有人叫他或提到他的名字时,他就会冲那个人看过去。

  如何检查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从宝宝出生到3个月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在宝宝脑后突然拍手时,如果宝宝吓了一跳,那么他的听力就很正常。

  4~6个月,爸爸妈妈叫宝宝的名字,看他是不是会转向爸爸妈妈,或者有其他的反应。看宝宝会不会用眼神或转头来寻找声音的来源。

  6~10个月,观察宝宝是否对自己的名字和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声音有反应,例如电话铃或游戏机的声音等。

  10~15个月,给宝宝一本图画书,爸爸妈妈让他从书里指出一个熟悉的东西,如果宝宝做不到,他有可能是因为听不到爸爸妈妈说的话。

  在进行上述日常测试时,爸爸妈妈要观察宝宝的最佳反应,而不是他的一般行为。如果爸爸妈妈确信宝宝在某些时候作出了反应,那么他的听觉多半是没什么问题了。如果爸爸妈妈仍然感到担心,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

  多听听,促进宝宝的听觉发育

  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接触新的声音,当然方法有很多,比如,一开始,爸爸妈妈可以唱儿歌、放音乐给宝宝听,既可以选择经典的老儿歌,也可以随兴唱自己喜欢的歌,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不妨试着给宝宝听听。

  随着成长宝宝慢慢有了偏好,爸爸妈妈会发现他听到某些声音时,会比听到其他声音表现得更为快乐兴奋。所以,风铃或钟表的滴答声很可能也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不妨让宝宝也听听吧。

  无论宝宝有多小,读书给他听都是一件让宝宝受益匪浅的事情。听爸爸妈妈阅读能帮助宝宝发展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感觉,事实上,爸爸妈妈利用重音变换、音调转化、唱歌和发元音(如啊、喔)等不同方式,能让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听觉交流更加有趣,也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宝宝的听觉更加灵敏。此外,多和宝宝说话,多给他读书,等到宝宝学说话的时候,他学到的语音和词汇就会越多,表达就会更加流畅丰富。

  温馨提示

  宝宝的听觉问题发现得越早越好。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爸爸妈妈能及早发现宝宝听力受损,并在6个月之前帮宝宝佩戴助听器,这样才不会妨碍宝宝接收外界信息,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3、让宝宝多看看,提升宝宝的视敏度

  宝宝的听觉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基本发育成熟了,但视觉却需要较长时间来慢慢发展,一直要到出生后6~8个月,才能和大人看得一样清楚。但是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会利用视觉来收集信息,协助身体、情感、智力的发育。那么,宝宝的视觉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爸爸妈妈在各个阶段该怎么做才能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呢?

  由黑白到色彩的转变

  你知道吗?0~6个月大的宝宝,所看到的世界也和某些哺乳动物一样,只有黑白两种颜色。6~12个月大时,宝宝的视觉才开始由黑白期向色彩期转变。

  对宝宝进行视觉训练

  除了营养的提供,家长们也不能忽视对宝宝进行视觉训练以促进他们的视力和智力发展。

  0~6个月:新生宝宝接收信息的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看到的只是光和影,吃奶时刚能看到妈咪的脸。此时,要拿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刺激宝宝的眼睛移动,同时加入红色刺激,为进入色彩期作准备。

  6~12个月:是宝宝视觉的色彩期,也是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可在宝宝四周贴满彩色图片,并常常更换,以提高宝宝的观察兴趣;也可带宝宝外出走动,开阔宝宝的视野。经过丰富多样、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让宝宝察觉、对比的视觉能力增强。

  1~3岁:是宝宝建立立体空间感的黄金时期,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更多的认识。立体玩具和视觉启智图案可激发宝宝的想象力,提升视敏度。

  提高宝宝的视觉鉴别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和游戏,对宝宝的视觉鉴别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例如:

  1.找同形物。家长摆出各种形状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形等,让孩子根据这些图形,在四周寻找出相同形状的物体。

  2.指出来。家长在空中用手指写出字母、数字等,让宝宝指出图片上相应的字母或数字。

  3.多了什么?把3~5件物品排放在桌子上,让宝宝看数秒钟后,用布盖住,并加进一件或几件物品。然后再揭开遮盖物,让宝宝指出多出的物品。

  温馨提示

  有效的视觉刺激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宝宝的视敏度,还能进一步帮助宝宝开发智力潜能,促进脑部发育。

 

  4、摸一摸、碰一碰,加强宝宝对物体的认知

  人类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是触觉,触觉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触觉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宝宝还可以通过多元的触觉探索,促进动作及认知的发展。另外,宝宝一出生就需要持续的触觉刺激,他可以通过爸爸妈妈的拥抱、抚摸获得满足感和舒适感,产生被爱和安全的感觉。所以说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宝宝的触觉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宝宝良好的触觉刺激呢?

  宝宝不同阶段的触觉特征

  出生一周的宝宝,触觉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宝宝对身体接触,特别是对手心、脚心的接触很敏感。爸爸妈妈只要用手轻触宝宝的手心、脚心,宝宝就会有反应。不仅如此,宝宝对包裹自己的方法也十分敏感,比如舒适的尿布和柔软的衣物布料会比粗糙的衣服更让宝宝喜欢,另外,宝宝还不喜欢被粗鲁地抚摸和拥抱。

  2个月的宝宝由于先天反射还没消失,会经常攥着拳头。

  3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将手指或者能发出声响的带有柄的物体放入宝宝的手中,看宝宝会不会抓握。给宝宝的东西,以质地柔软的布玩具为佳。

  宝宝4个月左右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性反应也会逐渐消失。这时期宝宝会主动伸手抓住逗引他的东西。

  S宝宝5~6个月触觉会越来越敏锐,对大人的抚摸和搂抱很敏感。爸爸妈妈抱宝宝的时候要轻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当时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引起宝宝的排斥。这时期的宝宝喜欢和爸爸妈妈及看护他的亲人亲密接触。

  7~8个月的宝宝看到东西会伸手去抓,不管什么都会往嘴里放。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能将眼睛看到的和自己的身体动作联系起来,比如,宝宝清醒时经常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等。

  1岁左右的宝宝常常是小手高高举起,过一段时间小手才会慢慢地放下来,最后才会行走自如,这是宝宝在依靠自己的小手寻找平衡。

  2~3岁的宝宝对排泄器官的触觉开始敏感,会有意识地用手触摸排泄器官,解便的过程会让宝宝感到快意。

  爸爸妈妈要对宝宝进行触觉训练

  爸爸妈妈可以找专业人士做指导,按照一定的步骤给宝宝做按摩或抚触操;或者经常轻柔地捏捏挠挠宝宝的小耳朵、小脸、小脚或小手,并根据宝宝的大小以适当的力度将宝宝抱在胸前,这些都可以很好地促进宝宝的触觉发育。比如,爸爸妈妈对宝宝做鬼脸,和宝宝对坐,问宝宝五官的位置,让宝宝指认自己的五官等。

  爸爸妈妈可以使用各种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或布,轻轻地摩擦宝宝的背部、四肢,以此来强化触觉刺激的效果;也可以给宝宝买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让宝宝抓握或者啃咬;利用家里的一些用品,鼓励宝宝用小手摸一摸,用小脚丫踩一踩,来发展宝宝的触觉;给宝宝铺上不同材质的地板,比如布料、塑料、木地板、蓬松棉等,为宝宝营造一个爬行的小环境,让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促进触觉的发育。

  另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带宝宝走进大自然,让他摸摸泥土、树叶、石块、小草、小动物的皮毛等各种纯天然的东西,给宝宝准备一些玩沙戏水揉泥巴的小玩具,增加宝宝玩的乐趣。

  温馨提示

  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担心自己调皮的宝宝乱抓乱摸,就给宝宝戴上一副专用的宝宝手套,以避免宝宝抓伤自己。这个做法看似保护了宝宝的皮肤,其实是直接束缚了宝宝的双手,使宝宝的手指活动受限,非常不利于触觉发育。

 

  5、酸甜苦辣,让宝宝做味觉、嗅觉训练

  宝宝出生前味觉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也就是说宝宝一生下来就有了味觉,并且相当敏锐,比如,宝宝对甜的东西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对咸、苦、酸的液体就会有不愉快的表情。其实人类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那么,宝宝的味觉到底有什么特征?爸爸妈妈要怎么帮助宝宝味觉的发展呢?

  宝宝的味觉特征

  酸、甜、苦、咸是人能感受到的基本4种味道,其他味道都是由这4种混合而成。宝宝的味觉系统在胎儿3个月时就开始发育,并且开始受到多种味觉的刺激,比如,妈妈吃进的食物、充满子宫的羊水,这些都可以是宝宝第一次品尝到的味道。

  宝宝出生时已经具备一些味觉,这种能力还会在童年早期继续发展,而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对咸味的感觉。刚出生的宝宝由于不像成人肾脏发育那么健全,而肾脏会用钠来浓缩尿,加上母乳中钠的含量很低,小宝宝不是一出生就需要辨认钠的,所以对咸味没有什么好恶。不过,宝宝会在大约满4个月的时候突然喜欢咸味,这是因为婴儿的味觉感受细胞膜在这个时候生出对钠有敏感性的蛋白质,5个月大的时候他会觉得盐水比白开水好喝。当宝宝大约2岁时,对盐水的反应又会发生改变,这时候他会不喜欢喝盐水,和一般成人不爱喝盐水一样。

  对于苦味,宝宝的感觉也会演变。每个宝宝在刚出生时就能辨识一些苦味,以后能辨识的样式与成分又逐渐增多,等到2岁的时候,宝宝对苦味的感受性便与大人差不多了。

  对甜味和酸味的感觉宝宝似乎不会变,从断奶期开始,宝宝爱吃甜味的习惯会持续到进小学以前。

  对宝宝进行味觉训练

  宝宝出生后第一个给予他味觉刺激的是母乳或者其他乳品,如果不及时给予宝宝其他的味觉刺激,将会引起宝宝的偏食、拒食。所以,爸爸妈妈应当在宝宝1个半月的时候适当地给宝宝喂些橘子汁,等3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用筷子蘸各种菜汤让宝宝尝尝味儿。

  准备一些小碗、小托盘、小勺及三份同颜色不同味道的液体。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品尝这些液体,告诉宝宝不同的味觉体验,并和宝宝再尝一次,加深印象。也可以准备一些可口的水果,如香蕉、苹果、橙子等,让宝宝都尝一尝,告诉宝宝橙子、苹果是酸甜的,香蕉是甜的,再问问宝宝喜欢哪种味道。

  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尝试各种甜的、酸的、咸的饮料时,还应该有目的地鼓励宝宝去品尝一些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强化,比如问宝宝“甜不甜”“酸不酸”等。

  温馨提示

  要想促进宝宝的味觉良好发育,爸爸妈妈应该特别重视宝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宝宝的嗅觉、味觉在6个月~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宝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他对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宝从流食到半流食再到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如果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让宝宝对各种食物有了味觉的体验,他会拥有广泛的味觉,以后就乐于接受各种食物,不挑食、偏食。

 

  6、摸瞎游戏锻炼宝宝的灵敏度

  人类的每一种感觉要么敏感要么迟钝,宝宝也是这样。敏感的宝宝只要一点点的刺激就会有所感觉,而迟钝的宝宝则需要许多刺激才会有反应。但专家表示,无论孩子的反应比较迟钝还是比较敏感,只要爸爸妈妈付出耐心与时间,都是可以让宝宝的灵敏度趋于正常化的。那么爸爸妈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很好地训练宝宝的感觉灵敏度呢?

  摸瞎的妙用

  “摸瞎”顾名思义就是蒙住宝宝的眼睛让宝宝辨别物品。宝宝通过摸瞎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物品,还可以让宝宝敏锐地感受到物品的材质、形状、大小等各方面的特征,有利于宝宝各种感觉的训练。比如,爸爸妈妈想让宝宝更好地区分相似的东西,可以在摸瞎的时候让宝宝摸棉布、亚麻、天鹅绒等,并让宝宝猜他摸到的是什么。这些训练是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大大增强宝宝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宝宝会十分激动、认真地去触摸这些东西,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灵敏度。

  和宝宝玩摸瞎

  爸爸妈妈先要准备好盒子和准备放在盒子里的东西。在把这些东西放进盒子前,爸爸妈妈应该先让宝宝去触摸这些物品,感受这些物品的材料、形状和大小等,让宝宝对这些物品有个初步印象。然后把物品放进箱子里,蒙住宝宝的眼睛,让宝宝把手伸进箱子里拿出一个物品,并猜出物品的名字;或者爸爸妈妈事先告诉宝宝物品的名称,再让宝宝从箱子里找出该物品。宝宝在摸的时候也可以给宝宝适当的提示,比如物品的触感、大小、形状等。

  这里要爸爸妈妈注意的是,放在盒子里的东西要根据训练目的进行不同的选择。比如想锻炼宝宝对物品形状的敏感度,就可以选择立方体、方块、硬币等东西放在盒子里;如果想锻炼宝宝对物品之间细微差别的敏感度,可以往盒子里放各种各样的豆子,让宝宝在游戏中认识这些豆子的差别……经常选择不同的东西,不仅保持着游戏的新鲜感,还可以把不同物体跟其自身所特有的性质紧密联系,在训练宝宝灵敏度的同时,还能让宝宝记住生活中许多常见事物的名称。

  温馨提示

  由于宝宝还小,皮肤比较娇嫩,免疫力也比较差,在摸瞎游戏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健康,所选的物品要干净卫生,没有尖锐的棱角,以免划伤宝宝。

 

  家庭育儿小提示:栽培植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耐心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更好地接近自然,常常会带宝宝到植物园或动物园玩耍、写生,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宝宝亲近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耐力。其实,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让宝宝亲自动手去做,而不是“走马观花”般地参观。

  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让宝宝从事一些农业劳动,教给宝宝一些栽培植物的简单技巧。比如,可以在院子里整理出一小块空地,并给这块小空地取一个温馨可爱的名字。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动手,在里面种上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然后告诉宝宝每种花草不同的施肥、浇水的时间,让宝宝亲自为这些花草浇水,并且要让宝宝知道他这些行为的重要性,让宝宝知道如果他不按时给花草施肥浇水,这些花草就会逐渐干枯死掉。

  随着时间的改变,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播下的种子渐渐地长出幼芽,然后长出了叶子和茎,最后开花结果。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和宝宝一起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帮宝宝记下详细的观察记录,这样就会使宝宝记住自己每天的职责是照顾好这些植物,并观察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在观察这些植物成长的过程中,还逐渐培养了宝宝的耐心,同时,也使宝宝认识到,只有辛勤地播种、耐心地浇灌、细心地施肥,才会有最后的惊喜和快乐的收获。

(待续……)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