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总结,背完涨分喜滋滋!

跳转起名

一、影响婴幼儿发育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质量为婴幼儿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前提;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育有重大影响;

3.成熟机制限制了儿童的发展。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家庭、教育等环境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环境引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2.家庭环境为儿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了儿童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3)儿童自身的主动性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立生命体的主动性;

2.同样的环境会对不同的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了解外部世界是儿童内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孩子自身主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很难完全实现。

二、幼儿期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早期(3~4岁)的心理特征

(1)行为受情绪控制,3岁儿童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2)爱模仿;

(3)直觉行动的思维。

2.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征

(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具体思维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组织自己的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征

(1)好学,好问,好探索;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完整到完整;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抽象和总结。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的形象。例如,他认为他的儿子总是一个孩子,他不明白长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他的儿子呢?典型的成人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后期开始发展。

(三)从被动到主动的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心理活动的主动性,然后逐渐发展和改善,直到成年人具有巨大的主观主动性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有意从无意发展;

2.从主要的生理限制到自身的积极调整。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理限制。随着生理学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加。

(4)从凌乱到系统化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分散和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例如,幼儿哭、笑、说东、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表现。因为没有系统,心理活动很容易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每个人都有了独特的个性。

四、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1.整体到局部规律

也就是说,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的规律。孩子最初的动作是全身的、一般的、松散的,然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业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规律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记忆小贴士: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近距离规律是从中央到边缘动作的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是从头部和躯干开始,然后发展手臂和腿的动作,最后发展手的动作。

4.大小规律

也就是说,从粗运动到精细运动的规律。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运动,如头部运动,然后是灵巧的小肌肉运动,以及准确的视觉运动。如圆圈、鞋带、纽扣等。

5.无有规律

也就是说,从无意识的动作到有意识的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越来越受到心理有意识的控制。

五、儿童知觉发展规律

选择性、理解性、完整性、恒常性

六、儿童注重发展的特点

(1)无意中注重优势和初步发展;

(2)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不断扩大;

(4)儿童注意力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5)儿童注意力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

七、儿童注重保教建议的发展

(1)建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儿童分心;

(2)选择新颖的教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明确活动目的,帮助孩子注意发展;

(4)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

八、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和策略

(1)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延长记忆时间。

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展;

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儿童记忆的意识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2)儿童记忆发展战略

●为儿童提供生动、生动、情感色彩浓厚的记忆材料;

●经常向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正确评价记忆结果,激发孩子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

●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材料,提高孩子的意义记忆水平和认知能力;

●用多种感觉器官记忆;

●帮助孩子合理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九、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很容易与现实混淆。

十、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

2~3岁表现突出,3~4岁也经常出现

(二)具体形象思维

3~6、7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三)抽象逻辑思维

6~7岁后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形象、经验、拟人性、表面、片面、固定;

幼儿早期思维有一定的直观行动;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十一、儿童分类发展

1~4岁不能分类;

5~6岁主要根据物体的感知特征和情境联系进行分类;

6岁以后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的束缚,可以根据物体的功能及其内部联系进行分类。

十二、儿童初级思维的直观行动和教育保护活动

1.为儿童提供大量可直接感知的玩具和活动材料;

2.为儿童提供活动和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3.在活动过程中为孩子提供更多可爱的教具;

4.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十三、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和教育保护活动

1.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儿童的外表;

2.幼儿园活动应坚持直观原则。

十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江西婺源:校园模拟法庭允许学生学习法律法律

(一)口语的发展

(1)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3~4岁儿童发音能力发展特别快。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词义逐渐丰富和深化。

(3)初步掌握语法

从不完整的句子到完整的句子(出现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杂句(2岁左右简单句占绝大多数,复杂句随年龄逐渐发展)

从陈述句到各种形式的句子(整个幼儿期陈述句是最基本的)

(2)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

(1)掌握口语词汇;

(2)掌握语音;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4)儿童图形知觉的发展。

十五、儿童语言发展战略

(1)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为孩子创造一个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3)满足儿童求知欲,丰富儿童感性知识;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孩子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十六、儿童情绪和情绪发展的基本规律

(1)情感和情感的社会化;

(2)情感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

(3)情绪自我调节。

小贴士:社会丰富深刻,怎么能不调整呢?

十七、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绪冲动;

情绪不稳定(破涕为笑);

情绪暴露;

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1.道德感(中班孩子抱怨);

2.理性(好奇好问,破坏行为);

3.美感。

十八、引导孩子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创造环境,感染儿童,鼓励和引导多种方式

具体方法:

转移处理法

冷处理法

消退法

行为反思法

想象法

自我说服。

一、转移法

转移法是指将注意力从消极消极情绪的活动或事物转移到能够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

二是冷却法

当孩子的情绪强烈对立时,成年人应该专注于平静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尽快恢复理智,而不是针对麦芒。他们可以采取暂时忽略的方法。孩子冷静下来后,让他想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

三是消退法

条件反射消退法可用于治疗儿童的负面情绪。

总之,在教师的情感关注和培养下,孩子的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会提高。

十九、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儿童个性倾向的发展

需要:年龄越小,生理需求越占主导地位。

动机: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

兴趣:方向性、情感性、动力性。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结构

自我认知-认知成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自尊、自信)

自我调节-意志成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自我意识的发展(1~2岁)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我意识到发展的各个方面(3岁以后)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