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睛不怕冷的科学故事
即便寒风刺骨,手脚冰凉,然而同样暴露在体表的眼睛却不怕冷。即使眼眉结冰睫毛上霜,仍旧没有一点冷的感觉。
在人体体表分布着很多传导温、触、压觉的感受器。其中“温”涵盖“冷和热”,又称为冷点和热点。正常人体,冷点感受器多于热点感受器。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温度也随之下降,这样就刺激了体表的冷点,冷点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使人感觉到冷。然而,我们眼睛的构造很奇妙,构成眼球的角膜、结膜、巩膜上虽然有极其丰富的触觉和痛觉感受器,却没有冷点感受器。人类的手指、脚趾、耳朵、鼻尖、腰部则分布较多的冷点。
更重要的是,角膜和巩膜是缺少血管的透明组织,几乎没有什么散热作用,而且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球里的作用,再加上不停的眨眼和眼球不停的转动,可以产生丰富的热量,所以眼球尽管露在外面,就算数九寒天也不怕冷,温度也可以保证10°以上。
不过,与此有关的两种情况我们需要知道。一是“风流眼”,有时冷风拂面会让我们流眼泪。每个人的眼睛都有一套精致的泪器,它包括泪腺、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几个部分。泪腺分泌的泪液通过眼睛内侧的泪小点,依次流进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最后进入鼻腔。当寒风扑面,会刺激泪小管短暂的收缩,此时泪液就没有了正常的排出途径,所以就会夺眶而出。
一般的情况下属于短暂的生理现象。二是“眼部冻伤”,是由寒冷引起的原发性组织冻结和继发性血循环障碍造成的。但因眼的特殊保护机制,因此发生眼部冻伤的概率很小,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出现眼睑或角膜的冻伤。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的科学故事点评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呢?这个问题可以从眼睛的结构中找到答案。因为眼球前表面,包括角膜、结膜和巩膜,虽然分布着极为丰富的触觉和痛觉神经末梢,却很少有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末梢。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没有什么信息向大脑报告,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受就比较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