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妈妈要进行亲子共读的话,那么要读些什么书目呢?应该怎么读呢?下面来看看作者的共读案例吧,希望对你和你孩子有一定的帮助!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作者:(美)汤米·狄波拉 文/图
译者:孙晴峰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我一直认为,应该和孩子谈论两件事:无常和父辈。
我们共同生活在不断流逝、不断失去的人生中。孩子和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在不同时空里奋力而孤独地爱着对方。这就是世代。无论孩子多小,他都有权利知道:这个世界容易时移世易、容易沧海桑田,但虽然肉身易逝,却依然有什么永不蹉跎。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给了像我这样软弱的父母诉说这一真相的勇气。
在共读这本书时,我第一次尝试和二十二个月的米尼谈到死。虽然心里打着鼓,但我还是选择直接使用“死亡”“去世”这样的词,看着他的眼睛,而不隐晦吞吐。
在这本书里,幼小的汤米总喜欢和九十四岁的曾外婆一起“绑”在椅子上,吃着针线盒里的糖果,一边聊天,一边度过一个下午的时光。后来,曾外婆去世了,汤米知道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妈妈却说:“每当你想起她,她会回到你记忆里”,“你看到的流星,都是她给你的亲吻”。
读完这本书后有一天,我们家保姆唐阿姨的妈妈去世了,她请假回了老家。那天傍晚,我和米尼手拉手散步时谈起这事。我问他:“米尼,老奶奶死后会怎么样呢?”他想了想。我等着他。
我以为他会按书上的逻辑回答我:“人死后会变成流星。”但他慢条斯理地回答:“死,就没有糖吃了。”
这是个意外的答案。我随手记在自己的微博里。在美国进修临终心理关怀的朋友看了后,和自己的导师谈及此事。据说,她导师认为未满两岁的孩子给出这样的答案很RARE,因为他们难以把“死亡”和“不存在”“没有”联系在一起。
和朋友谈完话的那个晚上,米尼睡觉后,我独自坐在沉沉黑夜中回忆这本书,突然意识到,自己也缺乏承认“不存在”的勇气。我们说起死,宁可接受变成流星、变成蝴蝶,甚至变成厉鬼的结局,也无法理解彻底的空性。
直视空无,需要最勇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