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收到同学的微信。
–孩子成绩很糟糕,不见起色怎么办?
–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思维也有问题。
–学习效率不高是指写作业拖拉吗?
–我觉得是上课的效率不高。
–你指的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吗?孩子平时怎 么写作业的?谁陪它?中途有休息吗?前 后有时间玩吗?
–是的,不肯动脑筋,死记硬背还可以。写 作业完全是应付。
–语文还是数学啊?
–都这样。
–你平时给他玩的时间多吗?
–也不多啊。
–也许就是玩少了?
–好吧!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同学肯定不满意我的答复。他期望我帮他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我却劝他让孩子玩。
今天读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也许可以帮我回答他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孩子以统一性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回应,即孩子的所有行为都从整体上反映他的生活和人格。
既然孩子的行为表现出统一性,我们就不应该只根据孩子的部分行为,做出反应。
如果大人就问题解决问题,也许会首选惩罚。
孩子学习不好,那就补课。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又有几个是靠补课成绩提上来的呢?
孩子好斗,喜欢挑衅其他孩子,父母回来狠狠地教育了孩子,甚至打孩子。可是,几个被骂过、被打过的孩子真正改变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本书中的案例:
有一个小男孩,5岁之前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周围的人都乐于满足他的每一个要求,小男孩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孩子的爸爸是军官,长年不在家,小男孩自然和母亲亲近一些。
妹妹出生之后,情况变了。母亲自然会分出一部分精力给妹妹。小男孩也变得奇招频出,总是向妈妈提一些心血来潮的要求,聪明、善良的母亲总是想办法尽量满足他。
不过,母子之间依然出现了令人紧张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儿子专横地对待母亲,经常捉弄妈妈,对妈妈发号施令。
尽管如此,母亲依然处处牵就他。
直到8岁那年,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当母亲没有满足他愿望的时候,他就扯母亲的头发,揪母亲的耳朵,还抓她的头,让妈妈非常抓狂。同时,小妹妹也成了他的作弄对象,但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
在学习上,小男孩自暴自弃,无所用心,还不断干扰别人。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男孩干扰别人学习,那就找家长过来,惩罚他,把他带回家。
那么,你就中了这个男孩潜意识的“计”。
阿德勒认为男孩子的行为从头到尾都很有统一性,他只有一个目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为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不断地折腾母亲。
因为想成为焦点,他在学校里作恶,尽管会受到惩罚,但起码能拥有关注。
因为犯了错,学校建议父母把他领回家,可能这是男孩“努力”的结果,他就是渴望母亲为他一个人服务。
小男孩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独立行为,而是整体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就问题解决问题,惩罚孩子可能正好落入孩子的“圈套”。
当一个孩子对一个情境没有做好准备,却又不得不独自面对的时候,就会心生怨恨。
在学校,老师们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哪个孩子想得到老师特别的关注,只会惹怒老师。对于那些习惯在家里获得全部关注的孩子,学校于他们就是完全相反的情境。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许有两个部分:1.学校对孩子多一些宽容与理解;2.家长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我孩子的学校里也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好斗。他跟班级里好多同学都发生过矛盾,往同学脸上吐过吐沫,把同学的书扔进厕所,将小朋友推进喷泉,撞坏小朋友的门牙。似乎老师和家长都对这个孩子无计可施。
无意中,我知道这个孩子从小不在妈妈身边。妈妈为了舒服,将孩子丢给了奶奶。
孩子挑斗、做出格的事情,他背后到底有什么需求呢?也许正是缺爱的一种表现。他一犯错误,老师就找妈妈,妈妈就会关注他,正好满足了他的需求,然后他继续犯错误,进入死循环。
再回到最初我同学的问题。据我所知,很多孩子写作业会磨蹭,因为写完作业,妈妈还会布置其他的作业。所以,我就边写边玩,拖到妈妈没法增加作业。
有的孩子在家没时间玩,那就上课玩。
当然,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仅是我说的这一个原因。可能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经常打扰孩子,破坏了他的注意力,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但是,如果我是我的同学,我会给孩子一点时间玩耍,然后让他专心写作业。写作业中途,让孩子主动休息。当休息与玩耍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偷”时间玩。
玩是小学生的基本需要,你不满足他,他就自己想办法满足了。
如果这个办法没用,再考虑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