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园的孩子该如何管教?现在很多小朋友入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爸妈还是适应吗?新学期开始,很多小朋友开始上了幼儿园,面对这一重要的改变和经历,在孩子初入幼儿园的这一段时期内,我们父母要怎样养育孩子呢?
■
NO.1 帮孩子减轻分离焦虑
孩子大概在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跟家人分开时他哭闹的时间最长,体验的痛苦也是最长的。3岁的时候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比较成熟,也是专业领域推荐的入园年龄。
尽管如此,孩子入园之初,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时候最难以克服问题,或者最牵动父母内心的,仍然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孩子跟父母有了很好的情感联结之后,因为要分开,才产生的不安情绪。从情感发展来看,分离焦虑是正常的表现,不可避免,唯有减轻,随后孩子会主动消除这样不舒服的感觉。
父母帮孩子降低焦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他的能力。其中的重点要帮孩子提升沟通和自理能力。能力不仅跟年龄有关,与父母之前的养育方式关系也很大。
所以,父母们不用因为自己的孩子是下半年出生的,尤其是8月底出生的就忧心忡忡,担心年龄小适应弱。有时孩子的强弱只是表面现象,离开父母后,孩子们会表现出超乎父母想象的“超能力”。
为什么说沟通和自理能力最为重要呢?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班三到四位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小朋友,即使再细致入微,也很难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小朋友,老师们的关注更多是大范围群体的对象。所以当孩子有个体需求,比如想喝水,想玩什么玩具,或者跟小朋友发生矛盾,有任何想法一定要懂得跟老师去沟通表达。
爸妈们,可以在家里,像演节目一样跟孩子进行演练,教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说他跟要喝水,练习固定句式:“老师,我渴了,我想喝水!”孩子习得语言表达后,可以在练习时提高难度,比如父母还可以假装没听见。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我们知道刚开始入园,教室里通常嘈杂混乱一些,如果孩子跟老师隔着一些距离,说话声音小的话,老师可能听不到。因此,父母日常要鼓励孩子大声说话,直到老师听到为止。或者直接走到某一位老师面前去拉她的衣服,让老师注意到自己,再清晰地跟老师说想做什么。
如果孩子有兴趣,父母们还可以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父母假装是老师,孩子是小朋友;或者父母假装是小朋友,孩子假装是老师,让孩子有机会换位去体验和思考一下,这样都能促进孩子有更好的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具备以后,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再简单说一些自理能力,吃饭、喝水、如厕时脱提裤子、擦屁股、穿衣、洗手、擦鼻涕、选玩具等这些在班级一日活动中多次反复需要的出现的自理事件,如果孩子能够完全胜任,分离焦虑便会随之消失,因为能照顾好自己生活的小朋友,会很自然地对班里的玩具和新朋友产生兴趣,开始勇敢地去探索。忙于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孩子,又怎会有时间和精力固守在分离焦虑这件事情上呢?
所以,减轻焦虑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爱上幼儿园,跟班上老师和小朋友建立新的情感依恋。
■
No.2 知晓哪些表现是普遍和正常的
孩子刚入园的表现规律大致是下面这样的:
第1-3天,孩子刚入园,最普遍的表现就是哭。有的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找爸爸妈妈。也有的孩子扒着门要出去,不让老师抱。也有的孩子专门粘住一个老师,如果某位老师第一天抱着孩子,以后孩子会天天就追寻着这位老师,老师上厕所,去取饭,都要跟随她,形成一个新的依恋关系。
所以新入园,缠着某位特定老师不放,或是不停地拒绝其他老师的一切安抚,都是普遍的表现,并不意味着孩子更喜欢哪位老师,或者是哪位老师对孩子更好,其他老师不够关注孩子。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第一周。
第4-6天,大部分孩子基本都能听从老师的安排,吃完饭之后坐在小椅子上等着父母来接,父母来了之后,老师念到孩子名字,孩子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非常开心,也有的孩子见到家长就会哭。但不同的表现都表明孩子能忍受跟家长在一定时间内分离,开心、哭和落泪表达的是对家长的想念和依恋,以及发泄自己的小委屈。
第2周,有的孩子在早上刚入园,或者中午午睡的时候会哭一会。但大部分的孩子情绪比第一周好了很多,相对比较平稳,在班里也是偶尔能听到个别孩子的哭声。
结合对众多孩子的后续观察和追踪,总结一下孩子入园之初的的行为表现,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以下的这些表现,那家长可以放心,这些都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现象,不要过于忧虑。
哭闹
孩子在幼儿园哭闹,基本上是断断续续的。离开父母的时候伤心地哭,见到父母的时候高兴地扑过来,这就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一个反应。 正是因为孩子爱爸爸妈妈,分离时才会不舍。说明孩子情感发展很正常。
说不想上幼儿园
很多孩子会在第二天或者是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是在父母接到他之后,就立马要求不上幼儿园,要在家里玩。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要允许孩子这样说,父母不必急于更正扭转孩子的想法,要努力做一个倾听者,让他把焦虑、不安和不满发泄出来。此时父母要给孩子大大的拥抱,顺着孩子说,陪孩子进行亲子游戏。
回家吃得多
入园之初,一方面孩子自身焦虑,另一方面即使孩子不焦虑,有其他孩子在旁边哭闹,也会影响孩子的吃饭,所以大部分孩子刚入园都不会吃太多。而且幼儿园的活动会比家里的活动量会大一些,消耗的也比较多,所以孩子回家后,常会像“饿狼”一般搜寻食物,这也是正常的表现。
但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进食过多甜食和肉食,这些容易让孩子出现积食,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孩子积食+着凉,便会很容易发烧生病。孩子一旦刚入园就生病,势必为一学期的适应都带来更大的挑战。
夜里哭醒
刚上幼儿园,大部分孩子会很累,很早就睡下,也有个别的孩子夜里会惊醒,哭着说我不要去幼儿园,家长看着会很心疼。这时,父母只要耐着性子安抚即可,轻拍孩子,捋一捋身体和胳膊,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这里,一直陪着你,别怕啊!是不是做噩梦了是吗?没事儿,爸妈都在这里呢!”尽量让孩子继续熟睡。
只要班上老师反馈孩子能融入各个环节,跟随大家一起游戏,那么入园之初,孩子在饮食和情绪行为上,有些不同往常的表现,基本都属于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逐渐消失。
无论如何,入园对孩子也是个“应激事件”,需要时间来适应。就像我们突然吃了一口辛辣的食物一样,无论耐受力如何,那种痛的感觉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消除。
■
No.3 多用肢体语言安抚孩子的情绪
最好的安抚方式就是抱着孩子,给他充足的肢体语言交流。孩子哭的话,父母去亲一亲他,摸摸他的头。安抚孩子父母都有自己的妙招,比如跟他咬耳朵,去亲他的额头,捏捏他的脖子,去抚摸一下后背,把孩子举高高。父母只要记得一点即可,这时候,再多的言语交流,都不如你一个深深的拥抱。
不用再去问太多的事情,有一些东西回避也许是最好的,不用追着问,在幼儿园吃什么?你饿不饿?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跟小朋友打架?这些对话其实都不能有很好的安抚作用,只会引发孩子的更多的伤心和抗拒。
另外一种安抚方式,就是给孩子讲讲父母今天都干什么了。比如,宝贝去吃饭的时候,妈妈在上班的路上;宝贝跟小朋友游戏的时候,妈妈在跟同事开会。如果孩子能够想象出他所在的那个时空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大大的降低。因为他会觉得跟父母在内心深处是不分离的,在心理上是有很好的联结,自己上幼儿园只是暂时在空间上跟父母有所分离而已。
■
No.4 有智慧地跟老师进行沟通
老师也是人,也很需要鼓励,如果父母能看到老师的努力并给予认可,不仅会让老师关注到你的孩子,对全班的孩子都有好处。比如说你注意到老师嗓子哑了,只是简单关心一下,提醒老师多喝点水。瞬间就会让老师觉得心里暖暖的。
父母还可以通过各种小事情,向老师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是非常信任老师,对于照顾孩子,老师一定是已经尽力。
这些小建议,并不是让家长在情感上“贿赂”老师,而是要主动跟老师建立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合作关系,让孩子成长的受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