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帮孩子做好这5项过渡准备,防止断崖式切换

跳转起名

开学季来临,又到了孩子们转换角色的时候,也是爸妈比较头疼的时候。一些有形的、看得见的转换,比如作息时间调整,无规律、慢节奏的假期生活到有规律、快节奏的学期生活的过渡等,以及假期作业拖拉、上下学安全等问题,开学季帮孩子做好这5项过渡准备,防止断崖式切换。

这里和爸妈分享一下在“换季”时,一些看不见、容易忽略的过渡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将会影响孩子从假期到学期的顺利过渡,甚至左右子女教育的成败。

素质教育为主转为应试教育为主

在我们那个年代,假期就是疯玩,上学就是苦读。但现在,假期和学期的区别和界限模糊了,对一些孩子来说,假期和学期都是学习和考试、只不过老师和教室不同而已。我听说,有的孩子一个暑假光数学培训班就报了4个,且不说其他科目的补习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可见一斑。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假期到学期天然无缝过渡,心理上不会发生断崖式落差。

在我看来,假期和学期还是应该有所区分:假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段,上学后就需回归应试教育。当然,我承认,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只有摆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素质教育,包括走进大自然、开展各种实验、体验和实践活动、探究型学习等。

拿做实验来说,同样是做实验,在家做和在学校做效果完全不同。前者旨在培养孩子对学科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对科学现象和本质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为将来正式学习做好准备。而后者必须落实到定理和数据上,并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成效检验依据。

比如,在家和孩子一起做酸碱中和实验,只需在孩子Wow一声惊呼后,让他认识到醋和小苏打混合会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这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可以“浇灭”点燃的蜡烛,如此即可。而在学校化学课上正式做这个实验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方程式:2CH3COOH + Na2CO3 → CO2↑ + H2O + 2CH3COONa ,观察和记录各种量变和质变,最终通过实验操作或口试笔试来检验学习成果。

所以,在没有压力和负担的环境中,利用孩子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逐步建立和发展起学科兴趣,为未来正式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借助孩子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这些,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环境和氛围下较难实现。这也就是“大预习”的意义所在。

有“大预习”就有“小预习”,有的爸妈喜欢让孩子在假期里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学科内容,姑且称之为“小预习”,在此谈一点想法。我本人从小学到大学从来不提前预习、只做课后复习,因为有这个“家学渊源”,我也从不让超超提前预习(学校规定的预习除外)。小学阶段一个学期的知识点就那么一点儿,真没有提前预习的必要。只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孩子上课时完全听不懂跟不上,二是孩子喜欢把课本当课外书看,完全没有任何负担地预习。

话说回来,新学期即将开始,孩子收心的同时,爸妈也该把各种实验器材收拾一下,孩子上学后可能只有周末有时间再来摆弄这些了。记住一点,任何时候忽视应试教育,都可能会给素质教育带来无妄之灾——分数不好看,直接遭到责难并会被砍掉的就是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

学技能为主转为学知识为主

大部分爸妈都会让孩子在假期内学一两门技能,比如游泳、轮轴、舞蹈、乐器等。技能和知识的最大区别是,技能通常不需要刻意去记忆,而是通过大量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同时,一旦掌握就不太会忘记,比如游泳和学车。而学知识就不同了,需要刻意去记忆和背诵,考试时对答如流,一段时间不用就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和速度淡忘,当然还会有所残留,记忆的残留物是那些你的大脑认为有用的东西、以及经过不断操练而转化为技能的那些知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一直倡导的亲子原版英语路线,其实就是把语言当作一项技能来掌握,比如,不需要死扣语法,不需要刻意背单词、背课文,按照自然语言习得规律,最终达到让孩子流利地听说读写,并且一生受用。

但是,开学后,应试英语来了,应试英语是把英语当成知识来学习,要扣语法、背单词、背课文。亲子英语中从不强调的语法和时态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原版英语过渡到应试英语不难,稍加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要满分也不易,因为题目中的陷进和套路太多。如果孩子自以为听说能力强就忽视读写,阴沟里翻船也有可能。由此想到了一点,如果亲子英语启蒙跟长一段时间效果不理想,孩子学了就忘,总记不住,那么爸妈应该反思一下,是否用了学知识(应试)的方法来教孩子英语?

广而博转为专而精

假期内,伴随课业的解放,孩子的思想也获得自由,此时正是孩子们利用无穷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精力进行广泛探索和涉猎的时候。因此,假期里正是利用图书、影像、实验、参观体验等方式扩大孩子知识面的最佳时期。只是这种广泛涉猎往往是以一种蜻蜓点水、浅尝即止、不求甚解的方式进行。

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孩子都很重要。一旦进入学期,学习方式将由广而博切换为专而精。继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治学态度,必将在学科测试中收获不同程度的教训。

个体生活到集体生活的社交过渡

又要说到我们那个年代。一到放假,一个小伙伴登高一呼,玩伴蚁聚。不是有没有玩伴的问题,而是带不带你玩儿的问题。

而现在,假期来临,玩伴消失,有出去旅游的、有培训补习的、也有既不旅游又不补习就是宅在家里不出来的。所以每晚出去遛娃,仍然只能和那些幼儿园的小屁孩儿玩儿。

开学了,又可以见到同龄的小伙伴们,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只是,一个假期,孩子在家里一直被包容宠爱、众星捧月,进入集体生活后,就要重拾起宽容、忍让、分享、合作等社交技巧。

从散漫自由到课业压力的心理过渡

最后说一下从假期到学期的心理过渡。类似我们成年人过完长假面临上班都会有些小紧张,上班首日会出现“星期一综合症”或“假日综合症”。

两个月无拘无束的长假将尽,面临规范化、制度化、充满竞争的学校生活,孩子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不适(除了上面说的那种“报班达人”)。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向各位介绍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所提出的“觉知之轮”理论。

我们的内心可以用一个车轮来表示,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并辐射至外围,外围代表了我们能注意到或意识到的任何物体。学期来临,爸妈帮助孩子认识到,他可能只看到了考试给他带来的负担和压力,这只是外轮的一个面相,不要以偏概全,爸妈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起上学时那些快乐的情景和心情——获得好成绩时、被老师表扬时的快乐和骄傲,可以上你最喜欢的历史课和体育课,高了一年级终于可以藐视低年级的小屁孩了,以及终于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了,摆脱一个人在家的无聊和寂寞,等等。帮助孩子纠正对学校生活的片面认识,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完整全面的全局观。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