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逐渐适应了幼儿园,各种“顽皮捣蛋”的现象开始逐渐增多,插嘴、抢玩具、扔东西、说脏话……也许几次大声制止之后,孩子会乖很多,但时间一久,你发现怎么说都没用了。
应对调皮孩子的问题行为,绝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凶”就可以了,这篇文章将给你一些建议策略,配合运用,一定会让你大有所获并满载而归。
1、攻击性行为
这类幼儿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小霸王”,常见的行为包括:打人、咬人、说脏话……
案例分享
5岁的昊昊喜欢抢夺别人的玩具,其他小朋友不肯,昊昊就用拳打脚踢,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其他小朋友的家长经常来幼儿园告状,老师教育他很多次,但是情况没有丝毫进展……
案例中的昊昊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征,可能是因为通过模仿影视作品中的武打动作获得了玩具,所以学会了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如果不注意制止与教育,长此以往,攻击行为会频频发生。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1.分析幼儿的行为,找到主要原因
2.通过角色游戏,扮演弱势群体体会人物的心情
3.指导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沟通交流,提高社交技巧
4.有意识对攻击性行为表示厌恶
5.当幼儿没有用暴力解决问题时,及时给予表扬
2、捣乱行为
这类幼儿会经常打断正常秩序,导致班级常规混乱,老师威信也大受打击。常见的行为包括:插嘴、到处乱跑、乱喊乱叫、乱扔东西……
案例分享
“砰!”自由活动的时候,开开把娃娃家里的“冰箱”推到在地,这已经是开开今天第二次制造噪声了,早些时候,他把积木放在架子上,然后爬上架子一个个把积木往下扔。老师要求他不要再这样,开开点头答应,没想到他又一次捣乱。
幼儿的这种叛逆行为通常是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教师的反应越激烈越能让孩子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其实我们老师只要稍稍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他们的叛逆心或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1.活动前与幼儿做好约定遵守规则
2.如果幼儿的行为不造成安全隐患,可以选择忽视
3.表扬其他遵守秩序玩游戏的孩子,以起到榜样作用
4.考察和重新规划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这名幼儿的兴趣
5.如果给予一次警告后,这名幼儿仍然出现捣乱行为,就让他暂时离开活动
3、破坏行为
幼儿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用这种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情绪。常见的行为包括:撕毁图书、损坏玩具、浪费纸张、破坏他人作品……
案例分享
自由活动的时候,新新和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下棋”的游戏,经过自己讨论规则,游戏便开始了,可没过一会,三个小朋友就产生了分歧,新新尤其激动,和小伙伴大声争辩,最后干脆发起了脾气把棋谱掀翻了。老师前来询问,看见满地的棋子和翻掉的棋谱,批评了新新,没有好好和小伙伴一起进行游戏。
孩子再小也有情绪,请给他“发泄”的出口。孩子与成人一样会有愤怒、失望、害怕等情绪变化,他们此时需要被引导说出牢骚或怨恨,使其达到心理平衡,我们不能因为感到生气而忽略了让他们发泄情绪的机会。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1. 主动理解孩子的想法
2. 鼓励幼儿参与小组活动
3. 用建议或提问的方法引导孩子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4. 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发泄角
4、说谎行为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未完善,所以经常无法区分想象与现实,或是记忆容易颠倒、出现遗漏,从而产生无意识的“说谎”行为。
案例分享
午睡时间,豆豆和丁丁都说一个小枕头是自己的,豆豆说,妈妈特地关照她睡觉的时候要用这个小枕头的,丁丁却说不太清楚,于是老师以为枕头是豆豆带来的,就给了豆豆,可是第二天询问下,豆豆妈吗却表示没有带过枕头来幼儿园,小枕头事实是丁丁的。老师觉得豆豆竟然当着她的面说慌了,于是特地在睡觉前和全班小朋友说了这件事,同时也要求大家不能做说慌的小朋友。
孩子“撒谎”,无关乎伦理道德,只不过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为了达到目的,会不顾事实编造一个小谎言,让他能够达到目的。
案例中的豆豆就是如此,她非常喜欢丁丁小鸭子图案的小枕头,于是为了得到它,“说慌”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给老师的操作建议: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的动机
2.留给孩子时间、空间,不要急着揭穿他
3.鼓励孩子说真话,培养“诚实”的品格,这远比惩罚他更为重要
4.慎用惩罚,避免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辅助配合策略
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环境布置与材料投放做到位了,就等于给问题行为的发生,打上了一剂“预防针”。
比如当安静的活动被安排在教室的一端进行,而吵闹的活动被安排在另一端进行时,所传达的信息是:“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大声说话,而在其他的地方我们需要保持安静。”
那具体要注意哪些?老师不妨根据下表检查下:
与家长合作
家园合作是改善孩子问题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家长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同时要持续积极的沟通,不要等到幼儿问题行为发生后再沟通。
当教师向家长沟通孩子情况时,要冷静、理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学会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向家长提出的要求要考虑到家长的接受情况。
向家长反应孩子问题时的公式:
如果家长还是不听取建议可以:
-
换一个家庭成员沟通
-
请资历较深的同事沟通
-
做好本职工作,在幼儿园内多引导教育孩子
同时,我们还要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
-
要有较充裕的时间段来沟通
-
要避开情绪激动的时间进行沟通
-
要有计划地安排沟通时间
-
要控制好沟通时间
写在最后
“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当成长中的花朵遭遇一些小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浇灌”,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
试着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点到为止,更多时候在旁静静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