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了妈妈之后。
孩子打一个喷嚏,就赶紧想过去的24小时里是不是让孩子受凉了。
孩子哪一天跟你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马上就想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伤害了孩子。
孩子爱吃肉,担心他会不会太胖。孩子不爱吃肉,又担心他营养跟不上。
孩子睡的晚,担心孩子不长个。孩子睡得早,就想今天孩子好像有点不高兴。
孩子感冒发烧,闭上眼睛就想会不会烧坏脑子,会不会烧成肺炎,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只温度计24小时不休不眠地监测。
孩子在外边打人,担心孩子太暴力。孩子被打了,又担心孩子不够勇敢。
孩子性格温顺,担心他太娘,孩子性格火爆,又担心他吃亏。
……
要知道很多的妈妈,都是第一次当妈妈。
人生的第一次,真的很迷茫,焦虑啊!
当然,第一次当爸爸,也许更加迷茫,焦虑。
如果不去学习,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养育眼前的这个宝贝。
2
亲密的时光那么的短暂,谁让爱受了伤?
美好的亲子时光稍纵即逝,看看看着娃就大了。
可是在养育的路上,总是有些东西,让爱受伤。
曾记得明星妈妈马伊俐的一个分享,让我非常受启发。
“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时进行的哭声免疫训练,虽然两天就成功让她学会睡整觉,可一岁半时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就固执的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视她的无助,甚至以为她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于我于她于全家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把她的床紧挨我的大床,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更可怕是一本英国著名皇室育儿师的书极为流行,书里严格规定了出生后孩子各阶段的吃奶睡觉作息时间,并要求哪怕早上六点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断拉开窗帘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妈妈面无表情不许说话,不许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触,以防孩子兴奋。
作者言之凿凿地说任何孩子只要严格按照她的方法训练,基本都可在满月时就睡整觉!”
看到她的反省,我就想起了很多的父母,就用这种所谓的“科学方法”来养育孩子。最后往往伤害了孩子的成长。
我一直反对这种“教科书式的养育”,千万不要去市场上买那种教你如何养育一个成功孩子的书。不仅仅是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书是有“毒”的。
3
焦虑的父母,总是不敢停下来。
有一个妈妈说,自从儿子出生之后,自己和很多妈妈一样,开始每天的工作:阅读各种畅销的父母用书,还认真地做笔记;每天严格按照食谱给孩子准备食物,然后每天看天气预报,给孩子加减衣服,每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但是孩子每天还是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让自己手足无措,对着书本完全行不通啊!
好像每一次的成长都需要一个教训。自己变得焦虑,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感觉更焦虑,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女神经。
这个时候自己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如今很多的父母是焦虑的,因为社会的焦虑会传染。
当你的焦虑泛滥,那就会传染给孩子。
你每天又忙又累,越来越迷惑。
期待孩子变得更好,于是着急上火。
看到孩子慢,就催他快点快点。
看到孩子矮一点,天天琢磨着要不要给他喝几瓶钙铁锌。
看到孩子的成绩差一点,就想着要不要补课啊!
生怕孩子跑的慢。
于是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思维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一不留神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没有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更可怕的是,不允许孩子那些看起来对成绩没有帮助的爱好:玩烂泥、捡树棍、淋雨、和小伙伴玩……每当这个时候,就泼冷水,责备。
4
放轻松,不要让焦虑偷偷夺走你和孩子的亲密时光。
有很多的职场妈妈说,自己每天上班,孩子是家里老人带。
每次回家之后,发现孩子很不听话,被老人惯坏了。
不刷牙,不洗脸,也不听故事了,就喜欢动画片。
生怕孩子的行为习惯被破坏,所以一看到就着急上火。
然后就开始指责孩子的种种不是,第二天继续上班去了。
回家之后又开始指责,日复一日。
这样孩子跟妈妈越来越不亲近,反而跟老人黏地更紧。
要知道老人都很受用孩子的依赖的。
如果一味地充当一个裁判员兼教练,孩子怎么跟你亲近?
他有悄悄话不敢跟你说,有心事也不敢吐露。
看到你总是凶巴巴的样子。
试着放轻松,转变观念。
先从老人入手,让他们知道每天应该给孩子养成的习惯。
配合起来,互相支持才是根本。
多鼓励孩子,看见孩子的优点,强化优点,将缺点慢慢地改正。
一定要给孩子时间,不要着急!
其实,要学习和改变的是你自己。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焦虑,感受痛苦。
学习是必须的,那是通往光明的一个通道。
而且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晚。
好的父母,总是在成长的路上
一边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边修复内心那个小小的自己。
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让自己成长。
是孩子,让我们的生命宛如重生。
试着去放轻松,真的不要焦虑
因为焦虑像一个小偷
悄悄地偷走了那些属于父母跟孩子的亲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