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狂躁发脾气怎么办
学会辨识自己的情绪
1、辨识情绪:
父母或教师可利用人像图片(图一)之各种脸部表情与孩子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有关情绪的字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表达情绪感受的能力。
2、与孩子分享你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里多表达你的感受,例如:[打烂了心爱的杯子,令我好不开心…]
3、与孩子一起阅读时,多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
4、鼓励孩子留意观察别人的情绪反应
例如:[你好像有点失望哦!]
5、与孩子一同玩有关情绪的游戏。
情绪Fun Fun Fun
家长或教师可将圆圈剪下制作成轮盘,加入棋子和骰子,邀请数位小朋友一同参与“情绪Fun Fun Fun”的游戏,玩法如下:
★每人轮流扮演棋子走到格上的感受或
★每人轮流说出导致该感受的事情或
★每人轮流说出在不同感受时会做的事情或
★轮流扮演格上的感受,但不能说出所扮演的感受,让其他人猜测所扮演的感受是什么。
认同儿童的情绪
如上期我们所说,情绪无分好坏,通过情绪,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需要。
过往传统的教育多忽略和压抑个人的感受,最明显的例子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或者是「女孩不可以发脾气」等思想。
但人皆有情绪,不认同儿童的情绪或不给予他们适当宣泄情绪的权利,将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1、聆听并反映孩子的感受:
父母可以通过聆听并反映孩子感受的方法来肯定孩子的情绪。但紧记不要过急作出任何判断。与其对孩子说:「怎么你这么蠢的?整天被人骗!」,不如对孩子说:「你觉得怎么样呀?是不是有点被人占便宜的感觉呢?」
2、提供孩子不同处理情绪的方法:
若儿童受情绪困扰,可鼓励他/她选择自己喜欢的处理方式,如绘画、听音乐、跑步、深呼吸等方法去舒缓情绪。只要对自己或别人不造成伤害,孩子也可以有创意地用不同方法去表达情绪。
3、留意孩子非语言的情绪表达:
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故此不容易将内心复杂的感受用说话表达。父母可以观察孩子的表情,如眼神、语气、神态、动作或身体姿态,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其内心感受。例如:「你的表情好像受了委屈哦!」
处理情绪的方法
情绪处理包括了解情绪背后的因素(如愤怒是因为觉得受伤害)和学习如何舒缓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悲伤等)。
1、了解情绪反应背后的想法
根据心理学家艾里斯( Albert Ellis )所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或简称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反应(Emotional Consequence 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 Belief System B )所构成,并非直接由某此引发事件( Activating Event A)所造成的。现用下列图表加以说明:
简单来说,「非理性的信念」足以构成情绪困扰。若能除去这些非理性的信念,例如:「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上课时“绝对”不可以出声或与同学交谈」,「我“应该”是十全十美的好学生」等极端的想法) ,建立理性及现宝、、现实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情,我们就能减少内心的冲突和困扰的情绪,从而更能接纳自己和别人,与别人相处时亦会更愉快和融洽。
2、提供孩子不同处理情绪的方法:
若儿童受情绪困扰,可鼓励他/她选择自己喜欢的处理方式,如绘画、听音乐、跑步、深呼吸等方法去舒缓情绪。只要对自己或别人不造成伤害,孩子也可以有创意地用不同方法去表达情绪。
3、情绪红绿灯
在控制冲动情绪时,父母或教师可以利用「情绪红绿灯」的概念。大人可以教导孩子在盛怒或冲动时,运用红绿灯的次序处理其情绪,步骤如下:
STOP红灯
1. 停下来,告诉自己不要冲动,试下做深呼吸,松弛自己。
THINK 黄灯
2. 说出问题所在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定出一个可行的目标
4. 想出多种解决方案
5. 思考每项方案的后果
DO 绿灯
6. 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行。
孩子一旦养成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将会增强其情绪智能,一生受用无穷。
真正高效的管教,不单是制止不好的行为,而是要教给孩子好的行为,并且呢,让这些好的行为慢慢变成他的习惯,最终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共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高情商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