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企业提出“让所有喝奶粉的宝宝都能吃上牛初乳”,建议婴幼儿在食用配方奶粉的同时补充牛初乳,以增强“免疫”功能。
记者了解到,时至今日,牛初乳的诸多功能仍有争议。而业内许多专家也认为,牛初乳对婴幼儿而言不是传统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婴幼儿应该谨慎食用牛初乳。
原卫生部曾出台“牛初乳”禁令
牛初乳作为乳制品产业的一个新兴产品,进入中国发展仅十余年时间。据记者了解,2003年“非典”时期,牛初乳因被商家宣传有免疫调节功能而备受家长推崇。借此,牛初乳婴幼儿产品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并在2008年迎来高峰期。然而随着2012年原卫生部出台“牛初乳”禁令,牛初乳可谓“从天堂到地狱”。按照要求,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包括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三类食品,其他食品可以添加使用牛初乳。
2018年春节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再次指出,使用牛初乳原料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不予备案。
对于出台禁令的原因,原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曾对外解释称,制定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牛初乳对婴幼儿不是传统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目前缺乏牛初乳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资料。
初乳是指雌性哺乳动物产后2-3天内分泌的乳汁。目前乳品行业一般把奶牛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都称作牛初乳,而之后300多天分泌的乳汁则称为常乳,也就是平常喝的牛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指出,牛初乳不允许添加到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并非因为它不安全,主要是因为它产量很低且物理性质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加工。
牛初乳功能成分易流失
许多的家长在购买婴幼儿食品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销售人员会推荐购买孩子吃的牛初乳,甚至有的销售人员把其好处说得天花乱坠。尽管牛初乳价格不菲,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也会慷慨解囊。那么牛初乳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有没有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好?
据介绍,牛初乳在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功能价值已得到认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永康认为,牛初乳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有大量的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脂肪和糖含量较低,比较适合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人食用,在免疫力低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补。
马冠生也介绍说,与普通牛奶相比,牛初乳不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远高于普通牛奶,更重要的是它含有大量免疫因子、生长因子等生理活性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乳过氧化物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它们对于初生牛犊的被动免疫非常重要,能帮助小牛犊抵抗感染。正因如此,牛初乳才被开发成了营养保健产品,旨在提高人体免疫力。
不过马冠生指出,研究发现,牛初乳与人初乳所含的免疫球蛋白种类不同,人初乳中主要是IgA,而牛初乳中则主要是IgG,这跟牛和人易感的病原体不同有关。因此,牛初乳是为小牛犊“量身定制”的,对人类的效果自然差很多,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作用,其所含的免疫因子可以在人类消化道局部发挥一定的免疫作用,中和病原体,保护肠道黏膜。
马冠生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牛初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很不稳定,需要较高技术和严格条件才能保持其良好活性,如果采集后处理保存不当,很快就会失去活性。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陈志伟等人曾对中国荷斯坦奶牛1-7天内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过测试,显示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随奶牛分娩后时间延长而递减,48小时内递减迅速,并在72小时后递减缓慢,且已接近常乳水平。
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牛初乳对运动后减轻疲劳效果很好,不过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等活性成分在分泌的第2天会减少一半,第三天减少2/3,第4天活性因子几乎没有了。因此,市面上的牛初乳产品功效如何要根据产品原料的收集速度、加工水平等因素来考量,牛初乳间的成分差异很大,营养成分减少很快,越往后的奶营养越差,有的产品往往不能保证奶源的质量。
马冠生还指出,牛初乳产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厂家过分夸大其功效,甚至将其称为“免疫之王”,热炒其概念以牟取暴利,这就不可取了。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
目前,牛初乳产品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异。例如一些国外产品都有提示:一岁以下婴儿请遵医嘱,而一些国产产品在标签上标明适用对象为免疫力低下人群,不适用人群普遍写着“无”,并未对婴幼儿年龄进行限制或建议。
那么,婴幼儿能不能食用牛初乳呢?多位专家表示,婴幼儿服用牛初乳可能会有诸如过敏等风险,因此在给婴幼儿服用时要保持警惕。
中国农业大学原食品学院院长南庆贤教授表示,成年人抵抗能力强,饮食结构是综合性的,食用牛初乳可以增强免疫力。但两岁以下的孩子的食谱以奶为主,特别是0-6个月的宝宝,食品非常单纯。而目前并没有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以表明,牛初乳中高浓度的酸度、营养成分、免疫蛋白球等不会给婴幼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能给孩子冒险食用含牛初乳成分的配方食品。
王丁棉也表示,牛初乳中的高浓度的营养成分、免疫蛋白球等可能会对婴幼儿带来不利影响,建议0-6周岁的儿童不要服用牛初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则认为,牛初乳宣传含IgG免疫球蛋白,但人的免疫谱和牛是不一样的。婴儿的胃肠道壁特别薄,而IgG的蛋白比较大,容易引起过敏。当然,如果工艺手段完善了,牛初乳是可以应用起来的。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章岚则撰文指出,6个月以下的婴儿,建议不要喝牛初乳,孕妇和哺乳妈妈也不要喝。因为会有过敏风险,特别是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对牛初乳也会过敏;还有就是牛初乳的营养并不全,不能替代配方奶或者是母乳。
朱毅还表示,牛初乳的激素水平较高,刚开始几天约是普通牛奶的10倍以上。婴幼儿如果一直吃,算是一种外缘性的雌激素暴露。
章岚也认为,牛初乳中的雌激素含量高于常乳的,如果宝宝长期饮用会摄入过多的雌激素,容易引发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