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发热,家长就着慌,其实发热并不可怕,只是一种症状,
面对孩子发热,家长们要冷静观察、细心护理。焦虑归焦虑,但不能
乱了方寸,只有掌握发热的来龙去脉,才能让孩子跨过发热这道坎,
收获真正的健康。
●半岁后孩子通过战胜发热建立免疫系统
●精神状态是衡量孩子病情的“金指标”
●孩子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少包
●寻找发热的源头才能真正降温
●治疗发热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输液
●41℃以下的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
●热性惊厥不可怕,冷静处理避免窒息
●幼儿急疹多会自愈,别因恐热而过度干预
你所不知道的宝宝发热真相
发热是宝宝铸就免疫力的最佳时机
半岁之后的孩子最常出现的身体状况就是发热,几乎每个带过孩
子的家长都曾被孩子突然升上来的体温惊吓到,都曾为孩子持续数日
不退的发热焦虑抓狂过,也都因不了解发热的真正原因和后果而产生
过各种胡思乱想。所以说,要想摆脱发热的困扰,必须要了解发热的
来龙去脉,并保持正确的心态。
频繁发热不一定就是有严重疾病发热往往能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
其实,大多数婴幼儿在 2 岁内都会出现 8~10 次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孩子已经入了幼儿园,或者家里有已经上学的哥哥姐姐,那可能
会得更多次上呼吸道感染,因为病菌容易在密切接触的孩子之间传
播。
不过,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大家都知道,我们生存的自然界
有成千上万种病菌,我们的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孩子的呼吸道
及免疫系统都没有发育完善,因此更容易遭到病菌的侵袭,也就会出
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孩子的呼吸道就会
恢复正常的状态。
所以,面对孩子的反复发热,如果医生判断只是由普通的上呼吸
道感染引起,那么家长们就无需太紧张,因为这种反复感染发热的过
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
新生儿会从妈妈体内获得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保护新生儿不
受病菌的侵袭,所以一般半岁内的孩子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要小
一些。到半岁以后,孩子从妈妈身上获得的抗体慢慢消耗殆尽,必须
依靠自身去健全自己的免疫系统,从而获得抗体,而这些抗体正是在
一次次与病菌的交锋中获得的。
要点 1
感冒发热帮助孩子建立免疫系统
半岁后,普通的感冒发热是孩子获得抗体、建立自身免疫的好机
会,家长无需太紧张,不必一有发热苗头就急于遏制,干预一定要恰当而不可过度,相信孩子的自愈力。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这样打个比方。新生儿好比一个新成立的国
家,最开始从妈妈那里继承了一些防御武器,但用完后就必须靠自己
的努力来建立新的防御工事。起初他的国防力量(免疫力)很薄弱,
敌军(病菌)入侵的时候,尚不能有效地组织防御,敌军就会攻入(如
病菌进入血液循环,或肺部、脑部等部位),大部分的国家会在敌军
入侵时组织反抗,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国防力量,下次再有敌军
入侵的时候,就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歼灭敌人。
孩子遭受病毒、细菌攻击的时候,就像新成立的国家面对入侵者
会做出反抗一样,孩子的身体也会做出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反抗病菌
的入侵,其中发热就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反抗表现之一。通过一次次地
战胜发热,孩子的免疫力也在一步步得到完善。所以说,发热并不总
是可怕的,有时候反而是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免疫部队”的最佳时
机。
孩子上学后容易交叉感染,增加发热概率
现在的孩子们真是被照顾得特别周到,家长们为孩子营造了非常
好、非常干净的生活环境,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有些过度保护,很少
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孩子接触的人群也相对单纯,通常只有几个主要
照顾者。一旦上了幼儿园,孩子进入一个很大的集体以后,接触到的
环境变得复杂,这个病毒,那个细菌,便集体来袭,以往一直待在相
对干净的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就招架不住了,并且孩子聚集在一起容易
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孩子就会频繁出现感冒发热等各种症状。很多时候孩子的疾病并不严重,普通的感冒发热并不会伤害到孩
子的健康,家长们是因为对疾病不够了解,所以才产生了对疾病的恐
惧。因此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以外,更应该了解疾病的相
关知识,摒弃不必要的焦虑和不恰当的做法,家长只有拥有正确的心
态,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才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康复。
宝宝有病不会装,精神好就不用慌
孩子发热但精神好,说明问题不大
体温高低并不是孩子病情轻重的判断依据
要点 2
体温高不代表病情严重
发热时体温升高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孩子精神好,即使
体温高问题也不大,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轻重,家长
们不用因体温的升降而过于紧张。
在大部分医院的儿科门诊,尤其是工作量极其大的那些地方,一
般儿科医生来不及针对每个孩子的疾病详细问诊,也没有时间去做详
细的全身体格检查。因此对于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来说,看诊的感觉尤
为重要。儿科门诊大部分都是常见病,而这些常见病大部分都不严重,
具有自限性,有较大自愈的可能性。对于有些一天看 100 个小病号的
医院门诊,事实上医生不可能记住每个孩子的病情,但有一点是必须
要做到的——及时地甄别出病情真正严重的孩子并进行治疗。那是不是体温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越有看诊的优先权呢?当然
不是。体温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孩子发着高烧,但
却活蹦乱跳,说明孩子病情并不严重,而那些即便体温不高,但不哭
不动的孩子才是真正病情严重的。
孩子的病情是否严重,关键看精神状态,孩子不装病,有劲儿就
能闹腾呢。“如果孩子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能拉,问题就不会太大,不
哭不动的孩子才是真的病了。”临床上就遇到过很多孩子因为生病时
表现得太“安静”,家长也不懂观察,不觉异常,导致病情差点被延误。
要点 3
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异常安静,精神萎靡
·不吃不喝,不哭不动
孩子太“安生”,往往预示病得重
要点 4
腰穿不会影响孩子发育
腰穿是儿科常用的检查手段,虽然有创,但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
发育,且极少出现并发症,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当医生确定需要做腰
穿来明确病因时应遵医嘱。
腰穿检查属于有创性的检查,按照现在的医疗规范,每家医院做
这个检查之前都要和家长签一个腰穿同意书。进过医院的人都知道,
发生率极低的,甚至没发生过的但理论上有亿万分之一发生概率的事情,都会以最坏的结果写在同意书上,往往还没等全部看完就已经一
身冷汗了。
“腰穿在儿科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检查手段,同意书上说的并发症
都极少发生,我们做过很多例病人,基本上没发生过上面的情况。抽
取极少量的脑脊液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其实,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通常做腰穿都是没有问题的,家
长们不用过于担心。
体温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烧”得越高孩子病
情就越严重,精神状态才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金指标。孩子天性好
动,只要有劲儿绝对不会歇着,除非病得严重,孩子的精神和体力才
会受到影响。即便孩子高热达 40℃,只要活蹦乱跳的,家长就不用
太担心;即便孩子不发热,但提不起劲儿,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家
长也得警惕他(她)可能病得很严重。
找准发热源头,降温水到渠成
普通感冒就是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等途径进入我们的呼吸道,
刺激我们的鼻腔、气管等引起流鼻涕、咳嗽的症状,同时病毒会刺激
我们的机体,机体调动免疫部队来消灭病毒,在免疫的过程中就会出
现发热的症状。
宝宝发热不要慌,全程护理有章法
感冒病毒就是发热的源头,而发热只是感染了感冒病毒后的一个症状而已。不过,有超过 100 种病毒可以引起普通感冒,且每个孩子
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不同孩子感冒时伴随的体征和症状往往差
别很大。有的孩子可能只出现流涕、咳嗽的病症,没有发热,而有的
孩子就会表现为发热,这就是个体的差异了。对于一系列的感冒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我们只能对症处理,只有等身体打败感冒病毒,
热才能慢慢退下来。
在很多新手爸妈看来,发热是一种常见而且棘手的疾病,但看到
这里我希望家长们已经能够理解,发热本身不是病,只是疾病的一种
表现而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原因可能是导致发热的源头。
一般来说,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和
非感染性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当属感染性的因素,比如病毒感染、细
菌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等,大家常常听说的普通感冒、流行性
感冒、病毒性支气管炎、秋季腹泻、支原体肺炎、细胞性痢疾、水痘
等都是感染性疾病,发热常常是这些疾病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之
一。
非感染性的因素,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血液病等疾病,也
可能导致儿童发热。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在临床上比感染性疾病
要少得多,具体如白血病、淋巴瘤、川崎病、风湿热等,在这些疾病
的病程中都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为什么有的疾病会让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呢?我们仍把病毒和细
菌视为“敌军”,把体温调节中枢比作“司令”。“敌军”入侵孩子体内的
时候,就会有“小兵”(内源性致热源)一路小跑穿过岗防报告给“司令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体温调节中枢)。“司令”面对即将打响的
战役发号施令:一定要把“敌军”消灭!因此会把“戒备”提高(体温调
定点),也就是可能会把正常的温阈 37℃调至更高。“战斗”打响,“司
令”的指令让“士兵”们一鼓作气(骨骼肌阵缩,产热增多),一派“热
火朝天”。这个时候,虽然孩子的体温较高,但这个温度是孩子身体
可以接受的,对健康来说也是无害的。当“敌军”被打败后,警报解除,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孩子的体温也就会恢复正常。
所以说,是疾病让孩子出现发热,需要治疗的是引起发热的疾病,
而发热伴随疾病出现,随着疾病痊愈而消退。因此,孩子发热时单纯
降温或想法设法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是没有意义的,就好比河水决
堤时一味地加高堤防而不去堵住缺口一样,徒劳无功。因此,孩子发
热时,我们应该先找到发热的源头,也就是找到真正的“敌军”并打败
它,这样发热才能真正被遏止,发热的孩子才能真正“降温”。
要点 5
退热要从找到源头开始
发热本身不是病,是身体对抗疾病时的一种表现,家长不要一味
急于退热,而是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伴随症状,配合医生找到导
致发热的疾病再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退热。
发热“好委屈”:我不是烧傻宝宝的“真凶”
发热真的会“烧坏”脑子,让孩子“变傻”吗?我只能说发热好冤
枉!前面说过,发热是人体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通常情况下它是身体对抗疾病的积极行为。一般来说,单纯的发热并不会对
大脑细胞造成严重影响。
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确实是先高热,然后就出现了一些神经系统
的后遗症,甚至变傻了呢?其实只要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发热根本不
是“变傻”的源头。让我们来慢慢分析,替发热洗清“冤屈”吧。
发热会烧坏脑子纯属民间谣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通常发热
不会导致脑损伤,只有高于 41℃的高热才会导致脑损伤,而只有在
极端的情况下,如大热天把孩子误关在封闭的汽车里,才会导致体温
升到这么高的温度。很多时候是因为病菌感染合并了脑炎、脑膜炎,
才出现了“烧坏”脑子的结局,并不是发热本身导致的,发热只是这些
疾病的一个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只是 41℃以下的普通发热,家长可以不用担心
烧“傻”的问题,只需仔细观察,做好护理。
要点 6
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
单纯的普通发热并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更不会把孩子烧
“傻”,只有持续 41℃以上的高热才可能造成大脑的损伤。
宝宝发热护理雷区,你踩了几个?
宝宝发热要散热,少穿一点更舒适
大部分医院的儿科门诊,常常是人头攒动、人潮涌动,孩子的哭
叫声、吵闹声、嬉耍声,大人的呼喝声、聊天声、询问声,声声入耳,
热闹得如同菜市场一般。这里经常可以看到额头上贴着退热贴,脸蛋烧得红扑扑的孩子,再看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穿的包的更多一
些,冬天的时候,甚至全副武装,里三层外三层,再加一件大袄子,
围巾、口罩、帽子一个都不少。
孩子发热时包太严不利于散热
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够成熟,发热的时候,少穿一些少包一
些,有利于热量散发,从而也有助于降温。包得太严实,不透气,热
反而被捂在里面出不去,就会增加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甚至体温会急
剧地升高。再者,即便捂出汗之后可能会有降温的效果,但出汗太多
也可能导致孩子体液丢失,造成脱水的情况,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
的,因为脱水容易导致虚脱,尤其 6 个月以下的小宝宝更要当心这一
点。
要点 7
孩子发热时要积极散热
发热时孩子体内热量大,通过多穿多包来“发汗”只会让孩子更加
不适,甚至导致脱水,此时家长应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散
热。
恰到好处的散热护理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很多家长不敢给孩子少穿散热是因为怕孩子着凉,其实,此时正
确的散热方法才能缓解孩子的不适,让孩子感觉舒服。那么,孩子发
热时家长可以用哪些护理方法来帮助散热呢?
首先,保持居室通风舒适,给孩子少穿、少包、少盖,热天开空调。事实上,平时适当少穿也能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增强抵御疾病
的能力,有助于减少生病的概率。
其次,鼓励孩子多喝一些液体,保证充足的水分,通过身体排出
水分来带走热量,可以选择白开水、稀释过的果汁、口服补液盐(ORS)
溶液等。
最后,如果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也可尝试温水擦浴来为孩子散
热,让孩子舒服一点。
温水擦浴时,把房间温度保持在 24℃或大人穿薄衣服感觉凉爽
舒适的温度,擦浴的水温要低于孩子的体温,但也不能太低,最好在
29.4℃~32.2℃之间,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如果温水擦浴让孩子反感或不适,甚至出现颤抖,则不要继续为
孩子擦浴,物理降温等所有针对发热的家庭护理都要以让孩子觉得舒
适为宜。
最后再告诫家长们一点,千万不要给孩子进行酒精擦浴。任何浓
度的都不行!家中的老人可能会根据过往的经验用酒精擦浴为孩子降
温,这时一定要注意与老人沟通,及时制止这种错误做法。因为酒精
可能被孩子吸入或者经皮肤吸收,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酒精过敏,
甚至休克、昏迷,千万不要因为无知而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要点 8
这样给孩子散热才有效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气温适宜
·少穿、少包、少盖·保证充足水分
·可辅助温水擦浴
正确使用退热药,缓解不适再降温
当孩子出现发热,即使只是单纯的轻度发热,通常妈妈们也无法
淡定了,有些妈妈会在孩子只是低热时就给孩子喂退热药,一心只想
让自己的宝贝赶紧恢复正常。其实这么着急喂药是没有必要的,也是
不理智的。
何时给孩子服退热药,一看身体状态,二看体温高低
《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中建议,
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采用退热药退热治疗。这也
是国内医生普遍的建议。
关于何时该服用退热药,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孩子发热时若伴有明显不适则可以服用退热药物,不管这个温度
是否高于 38.5℃。因为退热药物主要就是用于缓解发热时孩子的不适
症状,而不是主要用来控制体温达到正常范围。
6 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使用药物降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注意
药品规范和剂量安全,避免使用药物不当导致的脱水甚至休克。
6 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能吃、能喝,活动、睡眠一切正常,没
有任何不适,即使体温高于 38.5℃,也不必马上服用退热药或进行温
水擦浴等,可以继续观察,等待发热的好转,当孩子出现不舒服时再
给予积极的退热处理也不迟。
要点 9这样服退热药更安全
·发热伴明显不适,低于 38.5℃也可服药
·6 个月以下使用退热药需咨询医生
·6 个月以上若无明显不适,可先观察,出现不适再服药
另外,有时候孩子发热时已经伴随了不舒服,只不过有部分孩子
无法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还有些孩子虽然感觉头痛脑热,但因为天性
爱玩,没能意识到自己生病了,还是很坚强地跑来跑去,那么这时候,
就需要父母细心观察,这对发现孩子的病情尤为关键。
如果只有老人或者保姆在家带孩子,他们的观察力往往较差,给
药反应速度较慢,此时参照国内的指南来操作也未尝不可,即孩子体
温达到 38.5℃以上时就服用退热药物。
通常,医生在门诊量大,来不及细细解说的时候,会统一建议
38.5℃以上服用退热药物,这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只要恰当地使用
安全剂量的正规退热药物,对孩子都是安全的。
正确使用退热药,安全退热
对儿童来说,安全的退热药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
林等品牌)、布洛芬(如美林等品牌)。3 个月以上的患儿可以选用对
乙酰氨基酚,6 个月以上的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注意,6 个月以下以及脱水、肾功能不好、确诊水痘的患儿不能
使用布洛芬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明确的使用禁忌,除非孩子对对
乙酰氨基酚过敏或孩子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儿童常用退热药
一般来说,孩子发热的时候建议家长最好根据孩子身体情况选用
单一退热药物,不建议自行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不建
议交替使用同一成分不同规格的退热药物,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喂错药
的情况,并引起潜在的药物不足或过量的风险。
不管是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都能有效地缓解发热的症状,让
孩子感到舒服。如果单药使用效果不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时,建议
咨询儿科医生。另外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配合前面提
过的家庭护理方法来让发热的孩子舒服些,同时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
补液,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要点 10
交替使用退热药有风险
孩子发热时,家长只需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一种退热药即可,不
要随意更换不同成分、规格的药物,或同时使用若干种退热药,避免
服错药。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适用于儿童的退热
药剂型有两种,分别为混悬滴剂和混悬液,同样是 1mL,但有效剂量
也就是浓度可能相差 2~3 倍。滴剂往往浓度更大一些,主要是方便
小一些的孩子减少服药量,也可以减少家长喂药的困难。一般情况下,
建议 3 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混悬滴剂,3 岁以上的使用混悬液。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不能超剂量使用退热药物,尤其 6 个月以下的
宝宝。家长在喂药前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药品规范和剂量安全。此外,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热药,比如哭闹不止、喂药困难、呕吐
厉害等,则可以考虑使用塞肛用的退热栓。
反反复复是正常,急求退热隐患多
孩子发热时体温反复升降很正常
孩子发热时体温会反复升降,其实是因为孩子跟病菌作战是需要
一个过程的,病菌也会发起多次进攻,直到最终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或
者药物消灭。
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热能持续 3 天或者 3 天以上。而我们
常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效只能维持 4~6 小时,布洛芬能
维持的药效也只有 6~8 小时,所以孩子的体温 24 小时内升上来 4 次
是很正常的。
在很多家长的想法中,用了退热药体温就该退下来了,一旦出现
反复,家长就会焦虑紧张,怀疑是不是医生给药不正确,孩子的病情
是不是更严重了,所以就不停地看医生。还有部分家长信奉“疗效”就
是王道,认为没有一次性把体温降下来的医生水平都不行,所以一天
下来,基本是马不停蹄地跑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医生。
“药到热退”不一定是好事
当然,确实有少数“神医”开的药能做到药到热退。一针下去,热
就退了,并且一天内还不反复,这个药往往就是最常被滥用的激素“地
塞米松”。儿童退热要避免滥用以下三种药物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我国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规定:“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这
里说的是“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因此不建议使用于孩
子的普通感冒发热,但如果因为其他疾病原因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
话,也不应盲目拒绝。
激素有着强大的抗炎作用,很多时候的确是可以治病和挽救生命
的,但一定要在有指征时才使用,没有指征时不要滥用。虽然偶尔用
一两次不会有严重的全身副反应,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孩子的正
常免疫系统,长期不当使用,更会造成免疫系统的紊乱。
还有一种药物退热效果非常强劲,叫尼美舒利。这是曾经风靡中
国的一种退热药物,使用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导致了数名患儿的死亡。
这种药物的退热效果非常强劲,一般一天吃一到两次就可以了,但很
多时候孩子在用药之后,大量出汗,体温迅速下降,甚至体温不回升。
国内外相关机构在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中发现了与尼美舒利
相关的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安全
性问题。2011 年 5 月 15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禁
止将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 12 岁以下儿童。
第三种要说明的药是阿司匹林。这种药中国家长很熟悉,同属于
解热镇痛药物,偶尔还有家长给孩子使用这个药物来退热。阿司匹林
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导致瑞氏综合征(一种以急性意识障碍和肝
功能损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特别是当他们受到病毒感染如水痘或流感时。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要点 11
急求退热易留“后患”
孩子从发热到退热有个必经过程,急于用各种方式退热,过分干
预病程可能会掩盖发热的真正病因,耽误孩子的病情。家长们不要着
急,而应配合医生的医嘱,加强护理,密切观察,静待发热病程结束。
欲速则不达,退热并不是越快越好,一味追求退热快的同时很可
能也为孩子埋下更严重疾病的“祸根”。孩子发热本身有一个自然的病
程,过分地干预这个自然病程是不科学的,更不能为了达到快速退热
的效果而盲目给孩子使用一些弊大于利的药物。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输液治疗就是通过静脉穿刺把药物和液体输入我们的血管,借由
血液进入身体循环。对于孩子普通的感冒发热,如果需要药物治疗,
我的建议是能口服用药就坚决不要输液。
输液并不会让普通感冒发热好得更快
可能有很多家长都觉得输液是让孩子退热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输液很多时候都不是必须的,而不必须的输
液对孩子是有一定伤害的。
首先,输液并不会让普通的感冒发热好得更快。因为身体与病毒
作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因为输液而改变。往往大家觉得输液
好得更快,是因为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直接被输入血液,会让高
热、喝水少、胃口不好的孩子显得更有劲儿些,更精神些,同时会大量排尿,从外表看起来确实退热更快,但其实感冒病毒并没有得到抑
制,多喝水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其次,输液是有创的,会破坏血管,且无法保证纯净。因为看起
来再纯净的液体中都会有肉眼看不到的颗粒,这些颗粒进入血液循环
后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潜在危害。
最后,输液对孩子存在一些看不见的心理伤害。输液通常是一件
让孩子抗拒的事,往往在孩子的哭闹尖叫中进行,会影响到孩子的精
神状态,增加体力消耗,扎针的疼痛甚至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伤
害。
目前在我国,因普通感冒发热就输液甚至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仍然
比比皆是。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单纯的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而这种
情况往往是不需要使用输液来治疗的,除非是出现并发症,或者有颅
内感染等较为严重的情况。
如果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家长们尽量不要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
避免因家长过于感性的坚持而影响到医生给出最佳治疗方案。
要点 12
不必须的输液会伤害孩子的健康
普通的感冒发热有一个自然病程,退热是需要时间的,不必须的
输液并不会让病好得更快,一发热就给孩子输液,对孩子的身体和心
理健康都可能会造成损害。
为了孩子健康,不该输的液坚决不输
别把抗生素当作退热万能药大家都知道,中国是滥用抗生素大国,其实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
都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身边的阿婆阿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发热是有炎症,要吃消炎药。”她们误以为发热都是由炎症引起的,
而抗生素就是消炎药,能消除一切炎症,也就能退热。
其实,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但抗生素
是针对引起炎症的细菌起杀灭或抑制作用,对炎症并没有直接作用。
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
孩子发热的原因非常多,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有效,
对病毒感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热是完全没有作用的。而普通感冒和
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只有少部分合并了细菌感染,但是这需要
医生来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从发热时间、发热症状、或者程度上区
分。细菌感染没有特异性参考指标,这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原
因。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通过查血常规看白细胞指标,或查 C 反应蛋白
就可以知道是否是细菌感染。但是,仅用白细胞的指标来判断是否用
抗生素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有些紧急情况下,外伤、呕吐、抽搐也
可能导致白细胞的升高,而且,对于某些严重的细菌感染,比如严重
伤寒时,白细胞可能不会升高,反而会下降。
同样的道理,C 反应蛋白也不是绝对的参考指标。
那是不是没有方法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了呢?咽试纸、血培
养等倒是可以帮助判断。但是对于孩子普通的感冒,医生是不会去做
这些化验的,医生还是主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态、伴随状态,以及必要时辅助血常规检查等来综合判断,任何孤立的检查或症状都不能作
为判断的依据。
总之,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再结合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行医经验来判断,这对于普通家长是难以掌握的,而
细菌感染又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建议家长还是把诊断工
作交给医生,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只要孩子一有发热苗头,有些家长就会给孩子吃“消炎药”,如红
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这些所谓的“消炎药”其实就是抗
生素。如果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依据时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对身
体也会有一定的危害。
一方面,抗生素通过肝肾代谢,对肝肾会有一定的负担和副作用;
另一方面,抗生素可能会造成菌群紊乱和细菌耐药,给身体健康带来
安全隐患。
因此,自作主张买抗生素给孩子吃的行为是错误的,只有当有明
确的使用指征时才能使用抗生素,并且要根据感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细菌感染的种类和部位不同,抗生素的选择也就不同。
另外,不同疾病使用的剂量和疗程也不尽相同。上一次患病用的
药,下一次即使是同样的病症,用药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家长切记
不能照着上次医生开的处方来自己买药。
事实上,即使是细菌感染也不一定要用抗生素,对于一般的细菌,
人体可以自己抵御,轻症的细菌感染可以由医生权衡之后,决定先观察,先不使用抗生素。
当孩子有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时,如孩子患有细菌性化脓性扁桃体
炎、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等疾病时,
指征明确,就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不能因为担心副作
用而自行减量或停药,这样做只会导致细菌杀灭不充分,让某些顽固
的细菌逃逸、变异,进而产生耐药细菌,为孩子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要点 13
抗生素的使用宜忌
不要一感冒发热就使用抗生素
也不要过于抵触抗生素,大小疾病坚决不用
没有使用指征时不要强求医生使用抗生素,有使用指征时,必须
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
可怕的热性惊厥其实是只“纸老虎”
小儿单纯热性惊厥多无不良后果
热性惊厥是一种伴随发热出现的常见急症,来得快去得也快,通
常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智力发育。但是,对于没有经历
过热性惊厥发作的家长们来说,热性惊厥简直像个恶魔一样可怕。
热性惊厥就像一阵风
单纯的热性惊厥就是这么诡异,像一阵风一样吹过,虽然让
家长无比揪心,还好在孩子身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单纯热性惊厥通常是无害的关于热性惊厥,家长们总有着种种的疑问和恐惧,因为孩子惊厥
发作时的表现看起来很可怕,甚至被老人们误认为是“被附身”或“着
魔”。实际上,虽然热性惊厥防不胜防,但通常是无害的,一般的热
性惊厥并不会导致脑损伤、神经系统问题、麻痹、智力残疾或死亡。
说得通俗一些,热性惊厥就是在发热的时候,由于孩子大脑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在应对高热的时候,调节出现障碍,大脑细胞
发生异常放电,从而出现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发热最初的几个小时。发作时孩子表现为意
识丧失,浑身抽搐、强直、僵硬,双眼凝视,呼吸节律变得不正常,
口唇发绀,皮肤灰暗,惊厥停止后,孩子很快就恢复正常。发作通常
不会超过 5 分钟,但罕见时候也可以持续 15 分钟,热性惊厥在 24 小
时内往往只会发作一次,只有很少的情况下会超过一次。
热性惊厥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 2%~5%,往往发生在 6 个月至 5
岁之间的孩子身上,3 岁以下尤为多见。
热性惊厥与其他类型惊厥的区别
其他类型的惊厥发作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可能只是身体的某一
部分抽搐,并可能出现反复发作。例如癫痫的抽搐有可能是全身性的,
也可能是局部性的,而单纯的热性惊厥是全身性的抽搐,癫痫发作未
必伴随发热,大部分是半夜发作,医生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另外,
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在 7 岁之前发生癫痫的风险只比没有热性惊厥
史的孩子略高一点点。
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区别另外,常有一些家长分不清热性惊厥时的抽搐与发热前的寒战,
经常把发热之前剧烈的寒战抖动误认为是惊厥抽搐。寒战与热性惊厥
最好区分的地方在于,寒战时虽然孩子也是四肢发抖,但不会出现双
眼定住和神志不清的情况,大一点的孩子还会清晰地表达出“妈妈,
我好冷”,而热性惊厥时抽搐的孩子一定是神志不清的。
热性惊厥的发生有家族倾向,惊厥再次发作的概率与孩子第一次
惊厥发作时的年龄有关。若第一次热性惊厥发作时孩子的年龄在 1 岁
以下,那么再次惊厥的可能性大约为 50%,若孩子第一次惊厥的年龄
在 1 岁以上,那么再次惊厥的概率大概只有 30%。
最安全有效的热性惊厥应对方法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的感受往往是恐惧和无助,不安甚至
是绝望的。前一刻活蹦乱跳的孩子此刻不省人事地全身痉挛,突如其
来的抽搐顿时让家长蒙了,完全搞不清状况,很多家长甚至吓得一脸
苍白,全身无力,还有的家长手忙脚乱,能想到的方法也就是掐人中,
或往孩子的口腔里塞手指、毛巾、勺子等以防孩子咬到自己舌头,但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另外紧紧地抱住孩子恐怕是大部分
妈妈都会犯的错,孩子惊厥时大脑缺氧,这样做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缺
氧的情况。
要点 14
孩子惊厥时家长不要这样做
·掐人中
·将手指、毛巾、勺子等塞入孩子的口腔中·大力摇晃或紧紧抱住孩子
为了孩子突发惊厥时能得到最安全的护理,家长们应该提前学习
并掌握一些孩子发生惊厥时的应对措施:
●让孩子平躺在地板或硬板床上,注意远离坚硬的尖锐物;
●将孩子的头转向一侧,避免误吸唾液、呕吐物;
●不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孩子嘴里;
●若惊厥发作超过 5 分钟,就打急救电话(120)求助。
单纯的热性惊厥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伤
害,也不会留下什么后患。真正可能危害到孩子的意外情况其实是窒
息,也就是呕吐物或者其他的异物在孩子惊厥神志不清的时候滑入呼
吸道,堵塞呼吸道,轻则缺氧,重则危及生命。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主张惊厥发作的时候往孩子的嘴
里放任何东西,比如筷子、勺子、毛巾以及手指。孩子惊厥的时候,
牙关紧闭,牙齿的咬力比平时要大得多,很容易把物品咬断,或把手
指咬破出血,血也有可能被误吸进呼吸道。所以,家长们不要以为只
有固体才可能导致孩子窒息,液体也会。
错误处理比惊厥本身更可怕
惊厥时的窒息,往往在短短几分钟就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千万不要紧张,单纯的热性惊厥对孩子来说
没有危险,只要家长在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
恰当地保护孩子,就不会导致长远的健康问题,家长们并不用太过担
心与害怕。一般来说,对于单纯性的热性惊厥医生不会建议使用预防性的药
物。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帮助降低体温让孩子感觉
舒服一些,但它们并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作。
非单纯热性惊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单纯的热性惊厥对孩子没有实质的伤害,但家长们往往会被孩子
的表现惊吓到,即使惊厥结束也还是放心不下。一般来说,孩子惊厥
苏醒后,如果吃喝拉撒一切正常,那么就不用太紧张,但如果实在没
有把握,为了以防万一,家长可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医生,寻找
热性惊厥的原因。
如果是 1 岁以下的孩子发生惊厥,即使惊厥没有超过 5 分钟,在
停止后也要带孩子去看医生。有些比较明显的惊厥指征可以帮助家长
判断病情是否严重,如果出现则需要家长重视。
以下指征预示可能不是单纯的热性惊厥:
●惊厥超过 15 分钟;
●惊厥伴有喷射性的呕吐,就是呕吐物喷得很远,像高压水枪射
水一样,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因为往往是孩子颅脑压力过高引起的;
●孩子惊厥后,出现神志不正常的情况,如昏睡不醒,或者醒后
神志不清甚至不认识爸爸妈妈;
●一次惊厥以后,再次惊厥。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些指征预示着孩
子可能不是单纯的热性惊厥,惊厥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表现,比如
脑炎、脑膜炎、癫痫,或者脑部的其他疾病。医生会根据孩子表现出来的情况,并运用一些辅助检查查找孩子
惊厥的原因。临床上常用到的是脑电图、腰椎穿刺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颅脑 CT、颅脑磁共振(MRI)检查。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孩子的家长
一定对这些检查项目不陌生,有些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热性惊厥的孩
子进行这些检查。
热性惊厥后可能会做以下检查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
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也就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
性、节律性电活动。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医生让做这个检查就是要排除是否癫痫。脑电图属于无创无辐射的检
查。
检查的时候会在孩子头上放很多个电极片,用电极片收集数据到
机器上进行分析。机器上会显示孩子的脑电波,正常的孩子的波形是
规则的,而患有癫痫的孩子会有一些很高幅的电波发放,如尖波、棘
波。单纯的热性惊厥一般无须做脑电图检查。但在临床中,可能有些
单纯的热性惊厥也被要求进行脑电图检查,这主要是因为医学上有太
多的不确定性,有少部分癫痫确实首发病症就是发热的时候发生惊
厥。
做脑电图最好给孩子理个短发,不方便理发的最起码也要保证头
发干净,不然影响脑电图的准确性。另外,有过高热惊厥,两周之内
的脑电图都会是异常的,所以说脑电图只是一个参考,家长不要过于
担心。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就是将一根细细长长的腰穿针(一个空芯
的针管,内契合一个针芯)从孩子背部的第三、四腰椎间穿刺进去,
进入蛛网膜下腔,正常情况下,拔出针芯后便可以看到澄清如水的脑
脊液流出来,如果脑子里面有病变,脑脊液就可能是浑浊的、脓性的、
黄色或红色的。
一般白血病患儿或高度怀疑脑部有感染、出血、压力过高时,医
生会建议进行腰穿检查,接取脑脊液化验。腰穿检查属于有创检查,
但是创伤很小。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而盲目拒绝检查,很可能会延
误孩子的病情。医生基本会要求 70-80%的怀疑脑炎的患儿做脑脊液
检查,根据脑脊液的情况给出治疗方案或者同时进行,个人建议,如
果目前的治疗非常见效,孩子体温稳定、饮食不错、精神状态也好,
可以暂时不用做脑脊液的检查。轻中度脑炎患儿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
出院了。如果入院超过三天,体温难以稳定、饮食不好、精神状态也
欠佳,那么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尽早做脑脊液的检查,以免贻误病
情。
颅脑 CT:就是通过一些射线透过人的大脑,由于大脑内的脑灰
质、脑白质、脑室等对射线的吸收和透过率不相同,从而会在影像上
表现出来不一样的成像。医生可以通过不同密度的影像判断大脑组织
是否正常,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长了不该长的东西,是否有积水,
是否有实质的改变等。
CT 检查对颅脑外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的诊断价值较高。
但是,CT 有一个大缺点便是辐射较强,所以,对于 CT,家长们要秉持一个原则,有指征时该做就做,没指征时坚决不做。
颅脑核磁共振(颅脑 MRI):就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
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它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够提供很多有参
考价值的医学影像,但是又没有任何辐射,核磁共振(MRI)已应用
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部位是颅脑。
从孩子的健康安全角度来讲,如果非要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能
选 MRI 是最好的。但 MRI 也有它的局限: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 CT。
在某些情况下,如颅内出血等,CT 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
何选择,还是需要遵医嘱。
居家护理全攻略:适度退热,静候自愈
发热伴随出疹,是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情况,发热与出疹性疾病
在儿科也是十分常见的。孩子发热又出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严
重与否,是不是传染性疾病,该如何处理,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
发热与出疹性疾病,可以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的角度来区分。第
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即宝宝被病原菌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出疹的情况,
如幼儿急疹、麻疹、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伤寒、败血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第二类是非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风湿
热、类风湿疾病等,也会出现发热加出疹的情况。
幼儿急疹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的疾病。幼儿
急疹又称玫瑰疹、病毒疹,一般见于 2 岁以下的幼儿。孩子感染肠道病毒以后,出现发热,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有的可能持续高热,有的
只是低热,一般病程 3~5 天,退热以后出疹。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表现,但临床上没有绝
对,没有百分之百,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即使完全相同的病毒发
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不一定会出现完全一样的病程。有些宝宝发
热的收尾阶段也可能还有一两分低热,伴随出疹,这也可能是幼儿急
疹。
幼儿急疹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普遍能自愈,所以一般来说,
整个病程如果没有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疾病本身是不需要过多药物
干预的,合理使用退热药就可以了。
要点 15
幼儿急疹可自愈且预后良好
幼儿急疹常见于 2 岁以下婴幼儿,患儿通常会发热 3—5 天,退
热后出疹,家长们不要被前期的发热吓住,避免过度干预。
幼儿急疹前期除了发热无其他不适
我们前面说过,血常规在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
是决定意义。有些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增高,如免疫
或血液疾病、应激反应,还有些严重的细菌感染会出现白细胞不增反
降的情况,所以,血常规并不是决定用药的唯一指标,必要时可参考。
区分幼儿急疹和麻疹的五大关键点
幼儿急疹与麻疹的长相嘛,还真有几份相似,并且也都是病毒疹。如何鉴别,还是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的病史、症状、体征综合来判断。
首先,从发热与出疹的时间节点来看:幼儿急疹为热退疹出,发
热 3~5 天之后退热,然后出疹;而麻疹是在发热 3 天以后开始出疹,
热越高,疹越多,疹越多,热越高,高热伴随出疹。
其次,从出疹时孩子的状态来看:幼儿急疹,除了样子不太好看
以外,孩子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而麻疹患儿,出疹的过程是非常辛
苦的,孩子往往高热不退,精神萎靡。
另外,幼儿急疹一般只出在面部和前胸、后背,出疹速度很快,
似乎一阵风过,孩子的疹就出齐了,出疹、退疹只需 2~3 天,退疹
之后不留任何痕迹;麻疹是从前额发际开始,再到面部、躯干、四肢,
3 天左右出齐全身,最后至手心、脚心,退疹的过程也要 3 天,退疹
之后留有一些色素沉着和脱屑。
幼儿急疹和麻疹的区别
其实幼儿急疹是一个预后非常好的疾病,一般来说都会自愈。
方法用对,热才能退
眼看自家宝贝脸蛋热得通红,家长们自然是绞尽脑汁想办法给孩
子退热,好让孩子舒服一些,方法用对了自然效果好,如果方法不当
很可能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健康。
比如酒精擦涂就是最常见的一个降温误区,酒精擦涂对孩子娇嫩
的皮肤会产生刺激,可能会加重孩子发热时候的不适,还可能会发生
皮肤过敏,酒精甚至有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对身体产生危害,特别是神经系统。所以,不应使用酒精擦涂来为孩子降温。
如果孩子对退热药过敏或不耐受(这是罕见的),可选温水擦浴
等物理降温方法来退热。如果发热让孩子非常不舒服,或孩子呕吐使
退热药不能在胃里停留,则可以考虑在吃退热药的同时为孩子用温水
擦浴。
退热贴也是家长们喜欢用来给孩子退热的方法。但退热贴的退热
作用并不明显,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影响散热,因此一般不建议使
用。如果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使用退热贴的话,一定要确保孩子对退热
贴不过敏,且最多在额头贴一片,千万不要贴得全身都是,会增加孩
子过敏的风险,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散热降温。切记,如果孩子觉
得不舒服,拒绝使用退热贴的话,就不要强迫给孩子使用。